來源:人民日報
2017-04-11 07:10:04
往年每到小麥返青季,常年在外打工的吳金榮就會糾結:繼續打工,耽誤農時,8畝小麥減產;請假回家,路費、誤工費比土地產出多,出力不出利。今年,吳金榮則神閑氣定。年前,他加入山東省武城縣甲馬營鎮后曹店村種植合作社,一解“打工荒了田地,種地誤了掙錢”的尷尬。
圍繞“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山東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吳金榮正是新機制的受益者。
為解除農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后顧之憂,山東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登記確權頒證,不管誰種地,手中有“地權”,農民心不慌。截至去年底,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746.4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面積近三成。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達22.1萬家。各地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技術、資金等資源要素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民獲得更多更穩的收益。“村民流轉土地可得租金,入社打工拿薪金,加入合作社還可分紅利。”臨清市昭鵬苗木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由昭鵬說,靈活的利益聯結機制既讓農民增收,也讓合作社發展更快。
以規模化服務推動適度規模經營,讓規模生產更容易。臨沂市河東區八湖鎮種糧大戶謝秀峰,曾苦惱于“沒錢買農機,沒人干農活,沒法防蟲害”的困境。他說,土地“統”起來種,再用分散經營的老套路,“種一年賠兩年”。山東培育農業生產服務主體,通過開展土地托管、聯耕聯種、聯管聯營等服務,化解“謝秀峰”們的苦惱。省供銷社叫響“給農民打工”口號,打造平原丘陵3公里、山區6公里土地托管服務圈,讓農民和經營主體就近享受從種到收全程托管或菜單式托管,目前已托管土地2107萬畝。謝秀峰把土地托管給當地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當年扭虧為盈。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產品優質優價有市場。葡萄酒、山楂酒、藍莓酒……在平度市明村鎮的鄉間酒莊,一批批游客正在品嘗著用當地水果釀造的特色果酒。“兩斤山楂釀成一瓶酒,效益有多大?”青島愛迪爾葡萄釀酒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春濤給出答案:單賣兩斤山楂10元,一瓶山楂酒200元,再加上酒莊的旅游收入,效益高下立判。該酒莊跟農戶簽訂協議,讓農民參與三產融合,農民與企業都有錢賺。在山東,像這樣組織農民搞生產、帶著農民闖市場的產銷一體化服務主體已有7.6萬家。
山東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互助,探索解決農民融資難題。截至2月底,全省已有286家農民合作社取得信用互助業務試點資格,在社內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不對外吸儲放貸,用社員自己的錢,辦社員自己的事。山東還積極推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至2月底已抵押貸款20.5億元,比去年初增加9.4億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