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06-20 18:50:06
參加第十一次山東省黨代會的黨代表李永奇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當成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首次參加山東省黨代會的村支書李永奇心情難以平靜。
自去年當選山東省黨代表以來,李永奇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6月13日至17日,參加第十一次山東省黨代會的他最為關心的是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和諧美麗的幸福家園”。
面對人民網記者的采訪,李永奇說,報告強調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給了自己很大動力,如何讓村里的父老鄉親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隊,進而有更多的獲得感,已經成為自己的使命擔當。
破釜沉舟:賣掉城里“新家”打拼窮山溝
李永奇所在的柳橋峪村是萊蕪市顏莊鎮一個典型的偏遠山區農村,四周被九龍山、花雨山、臥虎山環繞,全村458戶1400口人就靠一條通往山下路進城
“夏天一下雨,村里的路就被沖成一條條泥溝;冬天一下雪,路滑得簡直沒法走。過去,柳橋峪村是萊蕪市出了名的窮山村。”李永奇對記者說,“夏天滿街溝,冬天雪打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就是當年的真實寫照。
李永奇記得很清楚,2007年10月,在村里干了30年老支書的段登良和一些老黨員、村民代表連續幾天到他家拜訪,希望能夠讓他回村里做村支書,帶領鄉親改變面貌。
老支書對他說:咱這個村要想改變,需要一個能人來帶領,平時村里有啥事,你都是熱心人,相信你這個黨員能帶著大家走上富裕路。
那時候,在外拼搏近20年的李永奇已經有了自己的企業,也在城里購置了住宅,正準備第二年攜全家搬往城里,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
鄉親們要選他當村支書的消息一經傳出,李永奇立刻遭到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竭力反對,家人和他吵嘴,當過村支書的舅舅及本家哥哥也對他說:“不能干這個差事,當村支書太難了,下力不討好,你的日子過得好好的,圖啥?”
怎么辦?一邊是自己日益做大的事業和親人的反對,一邊是鄉親們期盼的目光和懇切的呼喚, 李永奇內心糾結起來。“可是,看到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我心里就不是個滋味,就想為村民做點事,改變村里的面貌。”思來想去,李永奇最終下定決心,不顧親朋好友相勸,把企業交給別人打理,毅然回到村里。經過民主選舉,李永奇當起了村里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同時也接過了一個負債20多萬元的村班子,
斬釘截鐵的決心讓李永奇先斷了自己的退路。他決然賣掉了在城里購置不久的“新家”,以示破釜沉舟的決心。
當選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后,李永奇沒急于上班。他對班子成員說,自己從沒有參與過村里的工作,是個“門外漢”,群眾最需要什么,自己最先要干啥都沒底,需要摸摸情況。
盡管沒上班,李永奇卻也沒閑著。他不停地走訪老黨員、村里長輩、能人志士以及困難群體,白天跑,晚上聊,求計問策。一個月下來,他記了好幾本筆記,向黨員群眾征求意見和建議230多條。通過對意見建議進行細致梳理,李永奇心里有了底。
在村民大會上,李永奇攤牌了。他說“大家選我當支書和村主任,我先干滿這一屆(三年),大家滿意,選我我就繼續干,如果不滿意,也別半道上讓我下來,我也丟不起那人。等到換屆的時候,大家再選能人。”
接著,李永奇公布了他將在2008年為村民辦的十件實事,包括全村土地、山林利用率提高,規劃9條山間生產路,建設完成村內主要大街6200米硬化,組建保潔員隊伍,清理完成村內存量垃圾、安裝便民路燈30盞,完成群眾改廁70戶等等,這也是他第一個每年為民辦十件實事計劃。
誰曾想,這一干就是十年。李永奇為村民辦的十件實事也從2008年干到了2017年。村兩委班子的記錄顯示:2008年目標全部完成,計劃外完成實事9項。為民服務辦理事項397件;2009年全部計劃完成,計劃外完成16項,為民服務辦理事項428件……2014年目標任務全部完成,計劃外完成實事7項,完成便民服務工作510件……2016年全部按計劃完成,便民服務事項583件。記者了解到,柳橋峪村的基層黨建、鄉村建設、社會穩定、環境整治、脫貧攻堅等各項村級工作始終走在市區前列。
在2011年和2014年兩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李永奇全票繼續當選。之后,他當選為萊蕪市人大代表和第十一次山東省黨代會代表。
村居改造:共產黨員的承諾一字千鈞
如何讓村里面貌發生變化,讓群眾富裕起來,令李永奇絞盡腦汁。
他對記者說,“流經村里的龍潭河滿是垃圾,只要有空閑地的地方都堆滿了生活垃圾。我們山上的一些花椒樹,上面有勾刺,春天一刮風,滿山遍野的朔料袋都掛在樹上,老百姓稱其為‘彩旗飄飄’,反映很大。”
于是,李永奇就從集中清理生活垃圾開始,拉開了村容村貌保衛戰。2008年,他先后動用拖拉機1200多車次,把影響村民“眼皮子”的垃圾拉走,并組織了8人保潔隊伍維護村口和公共場所的衛生。
同時,他又帶領鄉親清理河道淤泥、垃圾11000多立方,并進行架橋、修壩、蓄水、栽樹,把一條幾百年的臭水溝變成了清河碧水。“別把這些看成是小事,對村民來說可是大事。”李永奇說:“現在好了,市里組織了垃圾車,每天都到村里把垃圾拉走。”
接著,他們又對全村大街小巷重新規劃。
“街道改造是最難的,那時候3米寬的的路,被村民羊欄子、柴火堆、廁所亂搭亂建的只剩1米多寬”。為了清理路障,李永奇幾乎天天摽在工地上,隨時處理群眾意見。有的村民以祖祖輩輩就占下的地方為由不讓動,李永奇就帶領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做工作,而最難的事情總是自己去做。為了做通一家“難纏戶”工作,李永奇整整跑了13趟。為了街道改造,他甚至得罪了自己親戚。
街道改造缺乏資金,李永奇就驅車上千公里尋找遠在外地發展不錯的老鄉“求求幫”,可是僅得到了2300元的捐助。“那時候他們不相信我們在干實事,不相信村子會有變化。”李永奇說。
解決不了資金問題,街道改造就會泡湯。李永奇一咬牙,硬是便宜賣掉了自己儲備的幾十噸鋼材,以解燃眉之急。在李永奇看來,自己吃虧事小,共產黨員的承諾事大。
“工程干了三分之二的時候,正逢陰歷七月十五中元節,這是萊蕪除了春節之外的最重要的日子,在外打工的都要回村祭拜先人。”李永奇告訴記者:“我原來求助過的那些老鄉回村一看,哇,都驚呆了,沒想到村里發生那么大變化,看來新班子確實在干實事。于是他們主動找到我捐款,幾天內捐了20多萬,終于解決了資金問題。”
村里的資料顯示,當年,街道改造拆除亂占亂建房屋73間,清理亂堆亂放的柴堆427個,歷時183天投資90多萬元順利完成了全村71條大街小巷的街道硬化工程 ,同時在村內選擇空閑地修建了6處總計4000平方米休閑廣場。
因勢利導:特色農業破解經濟困局
柳橋峪村山場面積大、土地少、閑置資源較多,李永奇上任伊始,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生活水平普遍較低。針對這一現狀,李永奇組織召開村民會議,要求改變原來各戶單一的傳統種植模式,鼓勵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增加村民收入。
“可是調整產業說說容易,真正做起來還是有部分群眾不同意,特別是流轉土地,更是遭到了大多群眾的反對。”
怎么辦?執著的李永奇帶著兩委成員一家一家的跑,一戶一戶的講,他無償給群眾購買種子購肥料,甚至自己掏錢來擔保群眾的利益。通過土地流轉,黨員鄒學常、鄭維榮,群眾代表蔣慶貴等人當年收入翻了幾番,流轉戶空閑勞力打工及分紅也人均收入3萬元。
看到了這一個個事實,村民觀念開始轉變,積極性也來了。第二年,柳橋峪村就流轉土地780畝用于發展丹參等中藥材種植,流轉320畝用于發展特色產業,流轉400多畝用于發展林果業,流轉荒山1800多畝,進行綠化、種植、養殖等開發利用。
通過幾年的發展,白花丹參、小米、花椒、雜糧等特色規模產業已成為這個村的支柱產業。特色種植、養殖戶發展到37戶。從2009年以來人均增收了10000多元,一舉打破了該村經濟連續多年年徘徊不前的局面。2016年群眾人均收入達到17000多元。
為讓村民持續增收,李永奇將自己的農產品購銷有限公司無償交給了村里,并以此為載體成立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循環經濟。村里開發的“峪米”品牌系列五谷雜糧,特別是當地特產小黃米做成米粥被稱為“代參湯”,得到廣大消費者贊譽,成為區域支柱產業。
現在的柳橋峪村,龍潭河兩岸垂柳依依,紅瓦白墻的村落干凈有致,產業鏈帶動了700余人就業,輻射周邊近萬人受惠。李永奇還在盤算,下一步要讓特色旅游惠及這個小山村,給村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讓家家戶戶過上更好的日子。
村里開發的“峪米”品牌系列五谷雜糧,成為區域支柱產業。
現在的柳橋峪村,龍潭河水清澈見底,兩岸垂柳依依。
村里組建的保潔員隊伍每天將村前屋后打掃的干干凈凈。
漂亮的顏莊鎮柳橋峪村綜合服務中心,村民的事情在這里就能得到解決。(資料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