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7-11-02 09:01:11
這兩天,兩則事關山東“城歸”們的新聞引人注意。
一則是山東省新增了7個縣區試點全國返鄉創業,分別是沂源、汶上、新泰、沂南、慶云、濱州市濱城區和曹縣。目前全省已有16個縣進入國家試點范圍。國家將通過返鄉創業基地貸款、企業貸款等多項金融支持政策對試點地區予以支持,省里的相關返鄉創業政策也將重點向試點地區傾斜。
另一則是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真金白銀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具體措施包括:符合條件的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且首次領取小微企業營業執照、正常經營并在創辦企業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的,按規定給予不低于1.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等。
“城歸”是群什么人
這兩則新聞,都指向了一類人群——“城歸”。
和高大上的“海歸”相比,“城歸”這個名詞聽起來可能有些陌生,指的是在城市打拼后返鄉創業的人。近幾年,這股返鄉創業的“逆流”日趨火熱,正是城鄉二元結構逐漸松動、農村經濟開始振興、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表現。也是在城市掀起熱潮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鄉土中國的另一種表達和釋放。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對人才的渴求不僅在高速發展、競爭激烈的城市有效,在一度被調侃為“三八六一九九”(婦女兒童老人)的農村地區,其實更為迫切。農民住上樓房并不等于完成城鎮化,也不等于過上美好生活。讓鄉親們在家門口能掙錢、逐步能致富,才是農村發展的硬道理。而過去農民要想腰包鼓起來,大多都靠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錢是比種地掙得多了,但鄉愁卻揮之不去。被動成為人才洼地的農村,不得不靠外出務工反哺,本地的“造血”能力依舊不足。
記者前不久到東營墾利縣一處黃河灘區遷建后的新區采訪,原本擠在房臺村的鄉親們住進了農村新型社區,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但鄉親們還在感慨,村里沒有二三產業和企業,當地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還是靠打工和種地。他們都盼著多涌現一些“致富帶頭人”尤其是返鄉能人,利用自己的經驗、資金和資源,牽頭村民增收致富。
其中最早實現轉型、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村莊,打算把村莊打造為集垂釣溫泉采摘娛樂休閑農家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2016年成立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流轉形式入股。村主任正當盛年,之前在外創業有成,他選擇了返鄉帶領鄉親們一起創業。可以說是一個典型“帶頭人”領著鄉親們創業創新的例子。
從“鳳棲梧”到“燕歸來”
從前是“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如今是“燕歸來”。這股返鄉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根據農業部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及項目創意大賽新聞通氣會,目前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其中農民工480萬。在返鄉下鄉人員創辦的企業中,80%以上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產業融合項目,54%運用了網絡等現代手段。
可以說,這一波農民工返鄉熱潮的出現具有相當的合理性,既有農民工群體結構的變化,也有時代大趨勢的影響。多年在城市打工積累的人力、技術和資金優勢,可以與家鄉的資源進行對接。在家門口創業就業,也可以不再忍受漂泊異地的家庭分離之苦。
一周前,記者在濟南火車站偶遇一位正要坐火車上北京的肥城農民工老冉。今年43歲的老冉在外打工多年。和記者聊起國家大事、民生變化,老冉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足可見平時對國家大政方針的關注和思考。老冉說,十九大報告他最關注的就是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怎么搞。”他認為農村要想富,村里得有項目、有企業、有產業,比如特色養殖種植、深加工等。老家有大山,老冉計劃再多打幾年工,攢點錢就回老家,帶著鄉親一塊搞果樹栽培和種植,“我從農村來,還要回農村去。”
老冉的話很實在,想法很清晰,也有可操作性。像老冉這樣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有多少?根據山東省人社廳和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聯合發布的二季度農民工檢測報告,目前山東農民工有2420萬人,占總人口接近1/4,更占到全國農民工總量的8.6%。其中出省打工的農民工不多,只有160萬人;在本鄉鎮打工的占近60%;而在外出的農民工中,八成以上是省內就業。可見山東人格外“戀家”。當然,現實的基礎是,山東本土經濟相對發達,城鎮化進程化,不少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向好,農民工才能大多在本省就被“消化”。
年齡結構來看,40歲以上占55.5%,30歲及以下占22.8%,整體趨向“老化”。
返鄉創業要“補短板”
農民工返鄉創業,不能只靠建設家鄉的熱忱,同樣伴隨著風險和問題。家庭積蓄有限、市場經驗缺乏、抗風險能力不足……小企業應對大市場,不會因為農民工身份而變得容易,反而可能更為艱難。用地難、融資難、技術提升緩慢、人力資源短缺等因素,也是制約發展的短板。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從簡化市場準入、改善金融服務、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等各方面,給予了政策支持。
在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上,同為“民工大省”的河南這兩年成績不斐。2917萬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已達到81.42萬人,中青年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中堅力量。今年5月,河南省財政廳和省人社廳共同發布《財政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20條政策措施》,真金白銀補貼農民工返鄉創業,比如,參加創業培訓的返鄉農民工可得到2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各種補貼;返鄉創業農民工,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利用專利權、林權等不動產抵押融資發生的貸款利息等相關費用,給予20%的補貼,等。
山東政策發力為“城歸”們謀福利
山東這兩年也開始發力,借助國家返鄉創業試點的政策“大禮包”為返鄉創業的“城歸”們謀福利。近日,山東沂源、汶上、新泰、沂南、慶云、濱州市濱城區、曹縣等7縣區近日入選第三批全國支持農民工等返鄉創業試點名單。至此,山東進入國家試點范圍區縣達16個。按照要求,相關部門將通過多項金融政策對試點地區予以支持。據初步統計,2016年鄆城、武城、平度等9個第一、第二批試點地區新增返鄉創業人員36000余人,帶動其他人員就業6萬余人。
山東近日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對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且首次領取小微企業營業執照、正常經營并在創辦企業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的,按規定給予不低于1.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除實施創業補貼政策外,意見還在優化市場準入制度、創新金融扶持方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落實用地用電政策等方面,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據山東省農業廳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孫明河介紹,近年來,山東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呈現出人數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寬、起點越來越高、成效越來越好的局面。但是,經過調研發現,返鄉下鄉人員回到農村創業創新時碰到的最主要難題就是做什么項目和如何去做。孫明河說,意見在支持發展領域、發展模式等方面給予廣大返鄉下鄉人員以指引,也就是說照著這個方向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高。但是,具體選擇什么產業、怎么進行經營,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這個事情辦好。據了解,意見支持對象包括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的返鄉下鄉人員。其中,重點支持積累了一定資金、技術、管理經驗、銷售渠道的返鄉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和有意愿、有能力下鄉的城鎮科技人員等。
以“勞務大市”菏澤為例,常年在外就業創業人士達160萬人。兩年多來,菏澤共吸引7.5萬名菏澤籍在外人士返鄉創業就業,帶動21.5萬人就業,返鄉創業正成為推動菏澤經濟趕超的重要新興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