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4-02 06:43:04
齊魯網4月2日訊 他們是優秀企業家,在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堅守實體經濟、聚力高質量發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建設……山東企業家怎么看,又準備怎么干?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記者走進企業,面對面對話企業家,并推出“弘揚企業家精神 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帶領海爾創新創業33年,始終圍繞的是“人的價值第一”這條主線。從提出“高質量的產品是高質量的人干出來的”到如今的“人人都是創客”,張瑞敏始終認為員工價值是企業第一位的,通過人單合一模式,海爾變成創業平臺,每個人都擁有創業機會,從成就企業家個人到成就一群企業家。
33年,商業江湖上有著海爾、有著張瑞敏的很多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閃電新聞客戶端特為您盤點梳理了8個故事,以饗讀者。
1、【十三條規定】53張請調報告是咋回事
1984年,張瑞敏來到瀕臨倒閉青島電冰箱廠。那個時候廠里只有600人,在張瑞敏來之前,廠長已經走了三個。工廠負債累累好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工廠里臭氣熏天,只有一條爛泥路,每逢下雨天,“必須要用繩子把鞋綁起來,不然就被爛泥拖走了”。 工人們上班打著瞌睡,想來就來、想走便走,曠工之嚴重,甚至到了“10點鐘時隨便在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的地步。
張瑞敏到任后,迎接他的是53張請調報告。為了整頓生產秩序,他推出了13條規章制度——青島電冰箱總廠勞動紀律管理規定。其中第十條規定“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很多今天的人看到這些規定都會覺得好笑,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恰恰是這些規定,讓廠里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規定貼出后,有一個人大搖大擺扛走了一箱原料,第二天張瑞敏就貼出布告開除此人。制度的有利執行,讓車間里隨地大小便的人沒有了,生產環境有了改善,抽煙喝酒的人沒有了,遲到早退的人也少了很多,工廠有了工作氣氛和干勁。
2、【感動德國專家的拼搏精神】同樣去學習為何差距這么大
創業初期,海爾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了一條冰箱生產線,海爾團隊到德國利勃海爾參加培訓,當時培訓的企業共有三家,分別來自青島、杭州和武漢。另外兩家企業的人到了德國后,覺得技術學習很簡單,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十幾天的培訓,于是便到處游玩。張瑞敏和團隊的人,每天學習到凌晨一兩點,周六日也不休息,拉著德國的老師問問題,一定要把知識吃透。德國人看到后贊嘆,青島來的中國人和其他人不一樣。
許多年后,當年去參加培訓兩家公司,一家已經消失了,一家則被海爾兼并了。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今天依然在海爾身上閃亮。
3、【砸冰箱】76臺冰箱換來誠信根基
張瑞敏經常講,不管有多么好的設備,多么好的資產,都不可能增值,唯一可以增值的就是人。如果把人的素質提高了,企業就可以增值。
海爾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所有的人都認為只要設備來了,生產肯定會很好,產品也會很好。
1985年,張瑞敏收到一封用戶來信,信里說廠里電冰箱的質量有問題。張瑞敏立馬帶人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里400多臺冰箱竟然有76臺不合格。當時跟干部商量如何處置,有人說,冰箱只是外部劃傷,便宜點兒賣給工人。
那時候,一塊錢能買十斤白菜,一斤多花生油,六兩豬肉。一臺冰箱兩千多元,是一個工人三年多的工資。就算這樣,冰箱依然供不應求,搶都搶不上,“紙糊的冰箱都有人買”。張瑞敏卻在全體員工大會上宣布,要把這76臺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而且要生產冰箱的人親自砸。
張瑞敏說:“過去大家沒有質量意識,所以出了這起質量事故。這是我的責任。這次我的工資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現質量問題就是你們的責任,誰出質量問題就扣誰的工資”。
張瑞敏清楚,并不是把冰箱砸掉了質量馬上就好了,但通過這個事情更重要的是提高員工質量意識,傳遞一種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有缺陷的產品都不能出廠。
1988年12月,海爾獲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質量金牌,從此奠定了海爾冰箱在中國電冰箱行業的領軍地位。
4、【“要做就做第一”精神】:十幾個人住一個房間,上廁所都要打著傘
80年代,海爾的目標就是國內把冰箱做到第一,其他都要服從于這個目標。北京最有名的四大商場,誰能夠進去就能夠占據優勢地位,那就要進!
去北京出差,但火車票資源緊張,需要一路站著到北京;沒有錢住好賓館,就住便宜的招待所,十幾個人住一個房間,上廁所都要打著傘。這些在今天看來很苦的事兒,但對于張瑞敏和海爾人而言,只要能夠實現目標,這些都不算苦。
為了進駐西單商場,張瑞敏多次邀請商場人員來看產品,對方根本不來。反復邀請,做各種努力,最后好不容易請到西單商場冰箱組組長,他到了賓館看到十幾個人住的簡陋的房間,冰箱放在中間唯一的空地,他被這一種創業精神感動了,決定要引進海爾冰箱。
1987年春末,北京西單商場舉辦了“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展銷會,高品質的冰箱吸引眾多消費者排隊購買。
5、【用戶至上的理念】張瑞敏說最希望用戶給的頒獎詞的是……
在2017年首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的人單合一勛章頒獎典禮上,張瑞敏所言,“如果有一天用戶為海爾頒獎,我希望他們在頒獎詞只說一句話,那就是:海爾!我離不開你!”感動了所有人。
這是海爾一脈相承的用戶思維,不管是過去單純的產品,還是如今的美好生活解決方案,海爾所有的產品都是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
1996年,張瑞敏在四川成都開經銷商會的時候和售后人員座談。其中一個售后人員開會的時候提出有的用戶反饋洗衣機用的過程中容易堵。售后人員上門看了以后發現并不是洗衣機堵,是因為他用洗衣機洗地瓜,所以把排水口堵了。當時現場的人都在當玩笑聽,認為這并不是海爾產品的問題。
但張瑞敏提出,既然用戶用洗衣機來洗地瓜,就不要認為這是個玩笑,他有這個使用需求,他一個人洗地瓜,肯定一群人有這個需求,為什么不能開發一個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機呢?后來海爾就研發了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機。開發當年就賣了十幾萬臺,累計200多萬臺。
2016年,海爾兼并美國GEA。在交割儀式上有幾百名高管和張瑞敏見面,當時有一個高管問張瑞敏,“你兼并我們了,打算怎么領導我們?”張瑞敏和在場的高管說:“你們應該把定位搞清楚,我是你的股東,但不是你的領導和上級,你的領導和我的領導是同一個人,就是用戶。”
海爾通過沙拉式文化融合,將海爾創業之初延續的用戶思維輸入到了GEA,并購后第一年,GEA達到過去十年最好的業績,收入增幅遠超行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
6、【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藝才能夠提升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正值中國加入WTO的前夕。海爾已經成為中國家電品牌的領軍者。但張瑞敏認為當時海爾的員工素質無法滿足國際化的要求。必須要走出去,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藝才能夠提升。
當時,中國很多企業在國家的號召下,紛紛走出去,但很快就轉回國內做定牌。只有海爾堅持創牌,而且“先難后易”選擇從競爭更激勵的歐美國家入手。
張瑞敏決定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立海爾美國工業園,生產家電。一石激起千層浪,社會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海爾是在盲目擴張,有人明確持批評態度。甚至還有雜志以《提醒張瑞敏》為題,為海爾在美國建廠的前景擔憂。
海爾在美國的本土化,依然沒有派駐高管,而是聘用當地的美國人來經營,并通過讓美國高管認同海爾文化,再通過他的言傳身教影響整個美國海爾人。
如今,海爾已經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中國自主家電品牌出口量目前僅占到海外整體市場份額的2.46%,而這當中的82%來自海爾。
7、【奉獻精神】以身作則,堅持“員工第一”
張瑞敏堅信“上下同欲者勝”,樹立了海爾“人的價值第一”“員工第一”的理念。
在海爾發展情況有所好轉,能夠為員工分發福利的時候,工人希望能有一個燒煤的煤氣。公司就拿一批冰箱換回來煤氣證,每一批換的不多。當時張瑞敏定了一條規定,打三班的先發,發完他們之后給換兩班的,換兩班的完了之后給常規班的,最后是管理人員,到最后是他自己。
分房的時候,也是先給大家分,領導就算房子再緊張,也是先給工人。當時一個生產線上的老工人分完房之后,在院子掃院子。張瑞敏問他為什么要掃院子?他說從來沒想到普通工人也能夠分到房子,無以報答就天天早上掃院子。
正是張瑞敏以身作則,將員工價值放在首位,海爾形成了上下同欲的創新創業精神,成功實現了一次次的戰略轉型。
8、【學習精神】每年讀的書超過一百本,一上車都會看書
“和你們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的一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上中學時看契訶夫的小說《套中人》,現在感觸很深,許多企業就如同套中人,想的是千萬別出亂;每個員工成了套中人,沒有市場的敏銳感。”這是 2017年1月,張瑞敏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赫爾曼.戈夫交談時的情景。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張瑞敏講述自己年輕時恰遇特殊時期,書很少。在那樣的條件下,他也會各處借閱各種類型的書,一本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被他當成教科書來讀。如今,張瑞敏依然保持閱讀習慣,一有閑暇就會讀書,熟悉張瑞敏的一位司機說,他只要一上車就會看書。張瑞敏現在每年讀的書超過一百本,從諸子百家到全球最新最前沿的成果。
張瑞敏的辦公室有一個巨大的書庫,藏書多到需要專業的圖書管理員來打理。與很多企業家書架只是擺設不同,張瑞敏書庫里的很多書籍都有他做的標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