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2-30 20:25:12
齊魯網12月30日訊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兩次就山東省海洋工作作出明確指示,希望山東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山東把總書記要求轉化為山東生動實踐,聚焦聚力抓落實,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點的海洋強省之路。
日前,渤海灣港口集團與萬通海欣控股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萬通海欣旗下東營港區碼頭、倉儲、管線等涉港資產,由渤海灣港口集團控股,山東沿海港口整合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萬通海欣控股集團總裁王洪強告訴記者:“山東高速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我們的優勢是石油化工,對于港口管理這一塊我們可以相互借鑒。”
山東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但除了青島、煙臺和日照港3個億噸大港,其余的港口規模小且“身份”不一,由于缺乏統籌規劃與協同,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的現象比較突出。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山東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今年3月,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整合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組建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掀起了山東港口資源整合的大潮。
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航表示,實現規劃建設“一盤棋”,交通、物流、信息“一張網”,軌道、岸線“一張圖”,三大港區實現分工協作、錯位發展,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東營、濱州、濰坊三港的整合只是第一步。按照“三步走”方案,山東將適時推進青島港與威海港合并,條件成熟時,青島港、渤海灣港、煙臺港、日照港四大港整合為一家省級港口集團,形成世界一流港口群。到2022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6.5億噸。今年6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再次強調,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山東的海洋科研力量占全國半壁江山,但科技貢獻度一直較低,80%左右是傳統產業。為扭轉這一局面,山東召開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出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把“海洋科技創新行動”列為海洋強省建設第一要務,并由中科院海洋所聯合中科院其他12家單位共同建設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推動產業化全鏈條系統創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說:“我們所有的這些創新平臺,未來都是向全國和全世界開放的,實際上也發揮了山東省對于國家和對于國際海洋科技發展所起的一種龍頭和輻射的作用。”
發揮海洋創新優勢,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依托重量級海洋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山東積極推動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跨越、由技術支撐型向創新引領型轉變。今年,由管華詩院士團隊聯合上海綠谷制藥等單位共同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新藥“甘露寡糖二酸”順利完成臨床Ⅲ期試驗。該藥有望成為國際第14個海洋創新藥物。
中科院院士管華詩告訴記者:“產學研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是促進這個技術,這個轉化的一個有力的一個措施,產學研各具自己的優勢,這三種優勢搞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合力,就會推動發展。”
拓展“藍色”空間,要讓“綠色”打底。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先后有日照、威海、青島、煙臺四市入選全國“藍色海灣”工程,城市數量和獲得中央獎勵資金數額均居全國第一;在全國率先實施全海域生態紅線制度、海洋生態補償制度;確立“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陸、陸海統籌治理”的污染防治新思路,在膠州灣率先實施“灣長制”,并與“河長制”有效銜接。膠州灣優良水質面積由2010年的46.4%上升到73.3%。日本海馬等衡量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指標生物,在我省近海頻繁出現。
中國海馬保育網絡青島站站長劉樹杰告訴記者:“根據我們估計的捕撈的量,我們這的海馬的種群非常健康,逐漸地在呈增加的趨勢。”
目前,山東將深入實施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十大行動,到2035年,基本建成與海洋強國戰略相適應的海洋強省,向“藍色寶藏”深處進發。
閃電新聞記者 郭靜 劉海寧 青島臺 袁丹 劉承波 東營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