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9-07 23:51:09
齊魯網9月7日訊 書香沁心,博古通今,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鐫刻著華夏記憶,傳承著中華文脈。多彩民族、共創絢爛文化,彰顯民族瑰寶。天地輿圖,咫尺方圓,描繪壯美河山。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承辦,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及各參展單位協辦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宣部、中央統戰部、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饒權,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任魏大威等國家圖書館領導班子全體成員,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有關司(局)以及相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聯絡員,古籍保護領域專家學者代表,參展單位和私人藏書家代表,博物館界代表等200余人出席開幕式。此次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是歷年來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古籍展,也是國家圖書館110周年館慶大展。
此次大展匯集了全國20多個省40余家公藏單位、30余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330余種,其中不乏鎮館之寶、拱璧之珍。北宋刻印本《景祐禮部韻略》、海內孤本宋淳熙八年(1181)刻本《揚子法言》、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元豐類稿》,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等,皆極難得一見,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版本價值。同時辟出專章展出傅增湘、鄭振鐸、周叔弢等藏書家捐贈國家圖書館的珍貴古籍,以及當代民間藏書家的眾多珍品,普及藏書文化與古籍保護知識,展示中華文化的綿延不絕,傳承有序。
此次大展中,不乏涉及山東的展品。宋贛州州學刻本《文選》、《永樂南藏》、《天問略》3件來自山東省圖書館,《百川學海》曾藏于聊城海源閣,是山東人劉少山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的。《乾隆御定石經》藏于曲阜孔子博物館,這次參加國圖大展,引來不少人駐足品鑒。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山東右文齋等藏家提供的珍貴古籍。
宋贛州州學刻本《文選》刻本是存世最早的六臣注《文選》版本。2010年山東省圖書館經過專家會診、試修打樣等珍貴古籍修復科學管理流程修復了著名金石家王懿榮跋、王獻唐跋宋贛州州學刻本《文選》。該修復項目是山東省圖書館在成為國家級修復中心之后設立的第一個重大修復項目。
《永樂南藏》始刻于明永樂年間,該藏刻成之后,各地寺廟請印,被流傳較廣,影響較大。佛經專藏為山東省圖書館特色館藏之一,藏歷代佛經兩萬余冊,尤以《永樂南藏》為大宗。山東館已將此部《永樂南藏》數字化,并在網上公開發布,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天問略》是葡萄牙人陽瑪諾所著。書名取自詩人屈原所作的楚辭《天問》,應用質疑問答的方式,在 19 世紀得到研究和再版。此書首次將伽利略早期觀測天文的望遠鏡介紹進中國。
《乾隆御定石經》藏于曲阜孔子博物館。乾隆五十九年(1794)石經刊刻完工,成為歷代儒家經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一部。
此次大展匯集了全國20多個省40余家公藏單位、30余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330余種。同時運用了數字虛擬沙盤演示、全息視屏演示、沉浸式數字場景、微信導覽等多種手段,力圖用通俗的語言、靈活多樣的形式、現代科技的手段將中華民族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閃電新聞記者 周諾 王志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