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宏偉藍圖已擘畫,砥礪奮進正當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持續在齊魯大地引發強烈反響。山東各市堅持深入學習,確保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實。閃電新聞推出特別系列專訪《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山東16市“市委書記”訪談》。本期推出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專訪。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4日訊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青島緊緊把握在“雙循環”中的“雙節點”機遇,創新路數、改變打法,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上個月,各地紛紛亮出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青島表現搶眼,經濟保持2.2%的增長、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消費趨勢向好,外貿逆勢增長6.4%、高于全國5.7個百分點;投資增勢良好,尤其是民間投資,在疫情沖擊下依然延續了上一年度的高增長態勢,逆勢增長了14%,高于全國15.5個百分點,其中產業類民間投資增長15.4%;投資結構明顯優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投資增長49.1%,現代金融服務投資增長42.8%,高端裝備投資增長16.6%。在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看來,正是青島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持續推進改革的努力,換來了企業和資本對青島的青睞和認可。
“適應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認真地、深入地、真正地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弄通新發展理念。”王清憲表示,青島提出了干部要有平臺思維,要有生態思維。在今年疫情的不利因素下,青島民間投資仍保持增長,正是用平臺思維來招商引資的結果。
面對十九屆五中全會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青島敏銳捕捉到其中的重大機遇。王清憲表示,青島要抓住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開放的優勢和作為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的港口門戶城市的地位,聚集更多的全球的優質要素資源,打造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帶動整個黃河流域的開放發展。
當前,青島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緊迫感,吹響了“二次創業、再次出發”的號角。明確提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等13條重點產業鏈,每一條產業鏈都由一位市領導牽頭掛帥,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并出臺了關于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這十條政策就是我們由基金和創業團隊他們提出了政策的初稿,在他們的初稿基礎上形成了市委的創業城市建設的十條意見,所以我們要通過創業聚人才,推動創新發展。”王清憲說。
創新創業,資本為源。過去兩年來,青島連續舉辦兩屆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對全市1萬家企業的負責人進行資本市場知識培訓,去年全市創投風投基金管理人增速創下全國第一,截至今年9月底,青島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長32.5%,基金規模增長26.4%。“十四五”期間,青島將持續推動資本市場建設,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引領青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王清憲介紹,青島在打造建設創業城市的過程當中,會更好的引導創投風投基金和創業人才、創業團隊、創業培訓相銜接,真正讓資本撬動人才,人才撬動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