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0日訊 作為一座山海相擁、四季分明的海濱城市,威海市歷史文化資源富有特色,改革創新發展充滿活力,民風勤勞善良淳樸包容,是一個有溫度、有故事、有情懷的地方。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威海時,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的殷切期望,為新時代威海建設發展提供了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目標,用精致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實施精致城市建設三年行動,努力做到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精明增長。
由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山東省發展改革委聯合推出的《突破·新局——高質量發展看山東》融媒體訪談節目聚焦威海。看這座海濱城市如何從城的精致向人的文明發展,從城的精致向人的幸福邁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山海之間,描繪生態山水畫
生態是威海的優勢,也是精致城市的底色。數據顯示,威海海岸線占山東的1/3、全國的1/18。近年來,威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多項殊榮,幾乎把國家生態環保領域的獎項悉數收入囊中。2020年,威海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在威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于習文看來,威海人民的幸福感,首先來自于“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中的精致魅力。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威海華夏城項目時強調“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近年來,威海華夏城持續進行生態修復,守住綠水青山,發展文旅產業,帶動周邊區域鄉村振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華夏城景區共接待游客約450萬人次,營收3.7億元,周邊13個村直接受益,拉動1000多名村民就業,三年來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長15%。
圖/礦坑修復后山清水秀的威海華夏城。
積極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表示,以華夏城生態修復的典型案例為示范,威海市近年來不斷加大礦山修復、海岸線修復力度,推出“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帶動休閑度假、旅游業發展,并在藍碳經濟方面進行積極嘗試和探索,力求把生態環境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樣本示范。
千里海岸,串起創新產業鏈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興。打造精致城市,必然要求有精致的海洋產業,形成產城相互促進的局面。
威海人民的幸福感,同樣來自于“千里海岸線、一條創新鏈”上的蓬勃活力。
據威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于習文介紹,近年來,威海市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堅持“科學用海、科技興海、產業強海、生態護海、開放活海”五個導向,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在壯大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上,走出了一條創新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近35%。
每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國海帶之都”榮成的海帶都會進入大面積收割期。數據顯示,榮成年均出產海帶占山東總產量的八成、全國的四成以上,產業前景廣闊。
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結成科技協作伙伴,建立“山東省海藻生物酶應用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3個威海市級科技平臺……圍繞一根小海帶做文章,創新拉長傳統產業鏈條,近年來,威海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術創新,開發不同系列的海帶肥,走出了一條“從藍色海洋提取海帶,制成海帶肥,反哺綠色農業”的發展之路,實現了海帶養殖業與種植業、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圖/榮成桑溝灣海域,收割海帶的船隊滿載而歸,駛向碼頭。
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工作“總抓手”,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全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三年來,威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2020年,威海生產總值3017.8億元,人均GDP高達1.6萬美元。堅持以“四新”促“四化”,加快發展7大產業集群,形成10條優勢產業鏈,“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31.9%,三年提高了8.8個百分點。構建“1+4+N”高端創新平臺體系,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60.1%,三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引進惠普打印機產業鏈、德國馬夸特等一批重點外資項目,1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威海投資興業。實施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全市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40家,榮膺2020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對外開放一直是威海的優勢和潛力所在。2018年,威海市啟動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重點推進城市經濟、功能、人文國際化。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威海的著力點,就是放大對日韓優勢,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沿著千里海岸線,威海形成了一條空間聯結、產業聯動、要素聚集的創新鏈,人人都能在“一條創新鏈”上找到機會、追逐夢想、擁抱成功,成為“精致城市”的參與者和建設者。
依山傍海,打造精致幸福城
建設精致城市,需要軟硬件一起抓。
出臺全國首部精致城市建設法規——《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設條例》,把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服務保障等方面納入法治范疇;發布實施全國首部精致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大到道路綜合整治、人行道建設,小到瀝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小游園建設管理、園林綠化養護都有明確的技術導則,確保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精致精細……近年來,在優美環境的基底上,威海精準把握“精致”與“幸福”的深刻內涵,用足繡花功夫建設精致城市,讓美麗的威海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精致城市建設三年行動實施三年來,針對城市“成長的煩惱”,威海解決了15.3萬套房屋辦證難問題,242個閑置項目及“半拉子”工程已盤活處置219個;相繼實施21條瓶頸路打通工程,改造老舊小區170個,新建改造口袋公園194處,建設“社區食堂”46處,向社會免費開放227所中小學校體育設施,錯時開放105處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一批民生實事落在實處;精致理念一體貫徹到鄉村振興特別是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村道路硬化“戶戶通”、改廁、飲水安全、公交出行及市級清潔村莊等在威海實現全覆蓋。威海市規劃建設的80個樣板片區已覆蓋700個村,基本消滅了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經濟薄弱村,鄉村振興邁向全面振興、全域振興……
圖/碧海綠樹掩映下的威海,是全國聞名的“宜居城市”。
“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奮力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新征程中,威海正一步一個腳印,奮力譜寫產業現代化、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發展綠色化、治理現代化的壯麗新篇,爭當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