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原創
2021-12-02 21:26:1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子驕 東營報道
從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楊廟社區,到勝利油田研究院,再到黃河入???。12月1日,“黃河岸邊是家鄉——‘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一行先后見證了黃河灘區的遷建成果、勝利油田的科技成果以及黃河三角洲的生態保護成果。
黃河流入東營后,進入了一段長達30公里的“窄胡同”。兩岸堤距平均在1公里左右,遇到洪峰和凌汛,極易潰決成災。1971年9月,國家計委正式批準建設黃河南展寬工程,主要包括南展堤、分凌分洪泄洪閘和避水房臺,1978年底建成。為力保黃河安瀾和支持勝利油田開發建設,50年來,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楊廟社區11個村的村民,在村黨支部和黨員帶領下,先后2次搬遷村莊。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如今,村民的住房更寬敞,環境更美,生活更好了。
地面整潔干凈,背街小巷清清爽爽,沿街商鋪琳瑯滿目,老人食堂熱熱鬧鬧……走進楊廟社區的那一刻,網絡名人@紅領巾sl就覺得眼前一亮。“今天有幸來到這里,在展廳看到了村民眾志成城、戰天斗地、抗洪抗汛、共奔小康的熱火朝天畫面。小區住戶們安居樂業,老人們幸福得溢于言表,真的是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部署下,灘區人民、沿黃人民的未來,綻放出幸福之光,未來楊廟社區也將砥礪前行,守護母親河,創造新生活,努力建設民富村強社區美的新型農村社區。
20世紀60年代,在一片荒涼貧瘠的鹽堿地上,勝利人頭頂藍天、腳踏荒原,打響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硬是建起了全國第二大油田。60年來,這里累計產油近12.5億噸,占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產量的五分之一;這里培養了12名兩院院士、3.4萬名科研人員、28位全國勞動模范;這里斬獲了近8000項科技成果、120余項國家級獎勵,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活動第二站,網絡名人們來到勝利油田研究院,當問道:老油田如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勝利人的答案是:科技創新。
參觀時,網絡名人@鋼小俠有感而發。他說,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動力,老一輩的石油人用血肉之軀將勝利油田建設成為我國僅次于大慶的第二大油田,新時代的石油科研人員用不斷的科技創新,將勘探開發的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些都是“勝利人”的制勝法寶。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勝利油田在促進石油石化工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進步、支撐國民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代代石油職工艱苦創業、接力奮斗,為端牢能源飯碗作出卓越貢獻,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穿越9省區,行程5464公里,黃河最終由山東省東營市奔流入海。當天活動的最后一站,網絡名人們走進黃河入??谶@片世界大河三角洲中最年輕的土地,視野被打開,思緒被放開。黃河三角洲多樣的濕地風貌和繁盛的鳥類資源吸引著眾人的注意力,鮮活生動的生態畫卷也在大家的腦海和心靈中深深定格。
網絡名人@文創客寫道,“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云致雨嘯蒼穹。大河滔滔,在東營黃河入??诹魅氪蠛?。天朗氣清,一片祥和,黃河入??谔幨侨伺c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母親河哺育了我們的生命和文明,我們也把母親河完美地交給了大自然,這就是我們中國式的擔當和浪漫。”
如今,東營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有機結合,逐步走上了生物多樣性利用與開發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道路?!板伾w頭司令” “劉繼興”“小滿”“文玩史菌”“風吟天下”“夢遺唐朝”等大v在各自平臺進行圖文、短視頻報道。
活動第二天,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在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國日報網等央媒平臺,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晚間新聞》、大眾網、海報新聞、齊魯網、中國山東網、川觀新聞等各省級媒體以及今日頭條、騰訊、搜狐、網易、新浪、鳳凰、百度百家、一點資訊等商業媒體平臺刊發轉載374篇,微博信息3400余條,短視頻171個。
同時,微博話題#黃河岸邊是家鄉#閱讀量4274萬余次,評論1.2萬余條;抖音話題#黃河岸邊是家鄉 相關視頻10條,播放總量173.2萬次;快手話題#黃河岸邊是家鄉 相關視頻4條,播放總量2.7萬次,并點亮“熱度飆升”標簽。活動關聯微博話題#冬天的東營黃河入海口是啥樣# #網絡名人山東行走進城子崖遺址#閱讀總量達95.9萬次,評論530條。
責編:蔡 溦
審核:丁厚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