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2-08 16:10:02
齊魯網2月8日訊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地處魯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個小縣、窮縣,也是全省扶貧開發重點縣。春節期間,我們的記者來到了這個位于黃河灘區的貧困縣,但所看到的情景,卻讓人意想不到。
貧困縣精準定位,走出脫貧新路子
《調查》記者來到鄄城縣董口鎮后宋樓村時,正趕上村里的發制品加工點發工資,兩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正在數著自己掙來的工錢。
姬桂云今年75歲了
姬桂云今年75歲了,她告訴記者,現在領的是她3個月工資,一共1300多元錢,平均每月都有四五百塊錢的收入。
姬桂云說,像她這樣年紀還在廠里做工的人還有不少,技術要求高的、重活累活,他們做不來,但是一些簡單的工序他們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近年來,鄄城縣的發制品、戶外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大量的用工需求;同時鄄城縣調研發現,近65%的貧困人口不僅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有的沒文化、沒技術,出去也找不到活干,有的年齡大,或是身體有殘疾,企業不招,還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而一次偶然的發現卻讓一系列的問題得以解決。
鄄城縣董口鎮黨委書記李玉如告訴記者,“15年11月份,我們在走訪貧困戶的時候,在代堂村,發現了五六個,類似這樣的小窩棚,小窩棚里面有七八個老太太,圍坐到一塊,在整理加工頭發,中間還一個爐子,還邊聽著收音機,有說有笑的,也非常熱鬧,我們問她一天能掙多少錢,老太太說是一天能掙,十三四塊錢,我們一算一個月這樣也能收入,四五百塊錢。”
受到啟發,鄄城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村小學舊址、村集體活動場所舊址和閑置的民宅,在村里設置就業扶貧點,讓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
李玉如說,“每個車間里面都有七八十人,也有發制品加工,藤編加工,教具加工還有漁網加工,這些根植于傳統的,民間的項目,盤活起來了入住起來了。”
明亮的廠房,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既解決了工廠用功難的問題,也讓外出務工不便的貧困人口有了新的選擇。在后樓村這家不大的發制品廠房里,記者看到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正圍坐在一起,將原料上的包裝拆下來。
74歲的馬秀英老人告訴記者,原來在家里沒什么事,老人們就聚在一起聊聊天,打發下時間,自從村里有人辦起了發制品加工廠,這些簡單的活干起來也不累,聚在一起還能邊干活,邊聊天。自從有了新的扶貧就業車間,工作環境比原來好了,也安上了空調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家里有事了也顧得上。
馬秀英老人有4個孩子,都在外打工,平時就她和老伴獨自在農村生活。老人的二兒子宋先強告訴記者,對于母親在廠子里干活,他們兄妹四人一開始都很反對,但老人執意要去。
宋先強說母親帶著他們子妹四個去了加工廠,他們看到老人干的活確實不累,最主要的還是老人不孤單,村里的好多老人也都在那說說笑笑,他們也就同意了。
李致超2016年返鄉創業后,目前擁有4個加工車間
小作坊變新廠房, 扶貧車間普惠于民
過年了,閑暇下來的馬大娘享受著一年難得的天倫之樂。與此同時在董口鎮的代堂村,41歲的楊蘭花正在家準備著過年要吃的大包子,這也是當地的習俗。和面,搟皮,包包子,上籠蒸全是她一個人完成。
楊蘭花告訴記者,為了回家來蒸大包子,她特意從村子里的發制品加工廠,帶了些活回來干,這樣又能照顧家里,還不耽誤掙錢。
試點成功后,鄄城縣委、縣政府挑選鄄城縣國稅局、鄄城縣公路局等50家經濟基礎較好的縣直部門和50家企業,對全縣行政村進行扶貧就業車間的援建,工作送到家門口,這讓許多無奈外出務工的人員返鄉就業。
張喜喜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原來為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她和丈夫不得不告別一雙兒女,選擇外出打工,而像她這樣返鄉就業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還因此從打工者變成了老板。
李致超2016年返鄉創業后,從打工者成為了老板,目前擁有4個加工車間,解決了500多人的就業問題,“一年如果總的來說的話,得有300萬的產值。”
目前,鄄城縣共新建、改建扶貧就業車間536個,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直接安置和輻射帶動67603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27039人。鄄城縣委書記谷瑞靈表示,他們將繼續建設扶貧就業車間,力爭建設650個以上,逐步實現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貧困人口“一人一崗”,確保貧困群眾就業崗位全覆蓋。
谷瑞靈說:“我們認為這種扶貧模式,不僅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增加了收入,促進了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
任慶生在網上銷售影樓服飾
從走街串巷到家中淘寶 思路變了,銷路廣了
自2014年以來,菏澤市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施行“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打造自己的品牌。除了利用當地的特色產業外,還抓住“互聯網+”的機遇,把電商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這其中曹縣的“淘寶鎮”、“淘寶村”更是出了名。
大集鎮位于曹縣縣城東南15公里處,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交通不便,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業鄉鎮,工業基礎薄弱。2015年底有貧困戶1907戶、貧困人員3787人。過去,這里的群眾絕大多數只靠土地上的微薄收入和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電子商務卻改變了這里的命運,大集鎮從默默無聞的窮鄉僻壤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淘寶鎮”、“淘寶村集群”所在地。在山東108個淘寶村中,有27個來自大集鎮,全鎮的網店數目高達16000多家,大集鎮電商最早發源于丁樓村。從2009年開始,該村村民任慶生嘗試在淘寶網上進行銷售影樓服飾。在他的帶領下,本村村民紛紛開始從事電商產業。
任慶生說他們村原來有人專門從事攝影服飾、布景加工銷售方式主要是肩挑人扛,上門推銷,依靠個人“跑單幫”,他原來每到一個城市,就會租上一輛自行車,挨個縣城轉悠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
任慶生原來種過地,推銷過戲服,干過建筑工人和電工,為了生計東奔西跑,2009年他在朋友的介紹下,花1400元錢買了一臺組裝電腦,正式開起了網店。
做成第一單生意之后,對方確認收貨,任慶生發現自己的銀行卡中的確收到了貨款,這才確信,用電腦確實可以去做生意。之后他就專注于在網上的生意,但這一切對于他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來說,也不是很容易。
當時賣影樓服飾的網店很少,競爭也不大,但畢竟產品比較單一,銷量并不大,很快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看到了希望。
任慶生的生意越做越好,在家也能賺錢。他在網上做生意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在整個村子里傳開了。
村子里的人都來問任慶生,網店是個什么東西,任慶生并沒有藏私,把他開網店的經驗都告訴了大家,很快村里的不少鄉親放下了鋤頭,拿起了鼠標,都效仿他在家開起了網店。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2010年,廣東的一所大學在任慶生的網店中購買了幾十套演出服飾后,覺得還不錯,又要加購1000多套,這在當時對任慶生來說是一筆大生意,但他卻沒有接。
任慶生說:“我就沒敢接他的單,因為咱生產不出來,規模小不知道怎么去生產,如果是他那個單子給他接了,那時候利潤也高,那一次就能賺他兩萬多塊錢,看到錢那時候就沒掙。”這件事情,讓任慶生認識到村里僅有的三四個加工廠,不能滿足全村那么多家網店的訂單,他覺得自己也應該開一個衣服的加工廠,隨著自己的加工廠開辦起來,他把自己廠里生產的演出服裝,影視服裝甚至是校服都放到了網上去賣。
開網店、下單、送貨,開辦服裝廠成為了任慶生的日常。他很快成立了曹縣慶生服飾有限公司。而丁樓村的村民,也都紛紛效仿,目前全村300戶家庭有280家開有淘寶店,順豐、申通等18家物流公司駐村設點,平日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大量的用工需求使得附近許多貧困人口都找到了工作,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丁樓村的成功,讓大集鎮政府看到了發展的新方向,提出了“網上開店賣天下,淘寶服飾富萬家”的宣傳口號,制定了打造“山東淘寶第一村”的目標,到2016年底,大集鎮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3384元,全鎮有861戶1975人實現脫貧。
2014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時,任慶生全票當選村支部書記。而他為了能給村里帶來更多的收益,也給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標。任慶生說:“下一步帶動咱們整個村的電商,去申請自己的商標,讓咱們的產品更加規范化,更加管理化,讓咱們的產品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目前任慶生已經把生意做到了日本、韓國、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的國家,而他的成功也帶動了菏澤全市的電商發展,形成了多樣化的淘寶村。 2017年的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也將在菏澤舉行。
因地制宜,精準扶貧,這一系列有效措施,讓菏澤市找到了拔“窮根”的辦法,也讓更多的農民兄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