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1-07 16:11:11
齊魯網德州11月7日訊(記者 王佳亮 德州臺 亓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德州市陵城區有這樣一位善于創新的紡織工作者,他靠著刻苦鉆研的精神,從一名普通的紡織工人成長為“技術大拿”“創新能手”,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紡織設備的“金牌保姆”。他就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陵城區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細紗車間副主任李強。
1993年,李強進入紡織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細紗車間保全工。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師傅就告訴他,設備的穩定對產品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李強,從頭學起、邊干別學。
鉆研新設備的安裝技巧
2009年,李強所在的陵城區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引進了一批新設備。“對新型設備這種操作理論性的東西,了解得不是很透徹,當時進新設備后,需要請外援來幫助我們安裝。”李強說。公司引進了新型設備,卻只能聘請其他公司的人員來安裝。這讓李強心里很不是滋味。
經過長期的觀摩學習和悉心鉆研,李強逐漸掌握了新設備的安裝技巧。為了給公司降低成本,同時也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2011年10月,李強爭取到了一次安裝新型設備的機會。為了圓滿完成任務,他反復查閱資料、制定方案,天天泡在車間里。最終用了整整5天時間,李強和同事們終于順利安裝了第一臺設備。
這次成功的經歷,極大地增強了李強的信心。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對新技術、新設備的鉆研中,并根據生產需要摸索著改進設備。
帶領徒弟研究改進廢棄滴管
這種滴管是紡紗車間的易耗品,以前一變形就得扔掉。李強發現后,覺得很可惜,就帶著徒弟一起研究,怎么能把它復原、繼續使用。
“大家伙都集思廣益,都想辦法查閱一些媒體上、一些專業理論上的一些知識,我們在這基礎上經過很多次的實驗。”李強說。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嘗試了幾十種方法,李強和同事們終于研制出了滴管校正器,原本只能扔掉的廢舊滴管,都被重新利用起來了。這項改造每年能為公司節約幾十萬的資金。
慢慢地,李強成了公司里有名的“技術大拿”、“創新明星”,車間里有什么問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改進輔機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生產中,李強發現輔機的吹嘴容易松動,這是造成產品瑕疵增多的問題所在。經過多次試驗,李強在吹嘴處設置了專用支架加以固定,不但改進了產品質量,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李強的徒弟孫壽泉說:“通過機件或工具的改造,由原來的三個小時到現在只用一個小時,就把工作完成了,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這項成果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在全集團推廣。2014年,公司創建了“李強勞模創新工作室”,3年來,已先后取得創新成果100多項,獲得實用新技術專利證書4項,多項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成果獲得省級、國家級表彰。李強也被同事們稱為紡織設備的“金牌保姆”。德州恒豐集團的黨委副書記趙秀珍表示,在技術改造方面,李強做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節約或者創造的利潤已高達幾百萬。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李強感到非常振奮,他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培養更多技術骨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