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2-05 11:53:12
齊魯網德州12月5日訊(記者 王崢 孟凡東 周樹茂 德州臺 亓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振奮人心,也讓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簸箕劉社區的黨支部書記董吉增信心大增。這位已經年近花甲、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23年的老支書,一直懷揣“創幸福基業,奉百姓至尊”的信念,帶領著村民實現著由村民變居民、由貧窮變富裕的夢想。
近日,山東衛視《齊魯先鋒》欄目播出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簸箕劉社區黨支部書記董吉增訪談內容。
“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施工期,一定要安全生產……”在簸箕劉集團新開發的樓盤現場,董吉增一遍遍地跟項目經理交代著需要注意的事項。這個項目建成后,總銷售將超40個億,利潤過億元,能為簸箕劉增添一大筆集體資產。
董吉增在簸箕劉集團新開發的樓盤現場
上億元的利潤,這是23年前董吉增剛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1994年董吉增上任簸箕劉村黨支部書記,村里欠外債50多萬,在當時已經是很大的一筆債務。當時的簸箕劉,村里窮,村民也窮,只有磚瓦廠一家村辦企業,還處于虧損中。董吉增苦苦思索如何帶領鄉親們甩掉窮帽子?
“我們村兩委當時就意識到,再單純的靠農業生產是不行了,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于是,董吉增組織村里的勞力,組建了一支建筑隊,先是到處打零工,后來慢慢發展成了建筑公司,直到現在的集團公司。1998年,德州市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借著地理位置的東風,董吉增帶領村民們賺到了“第一桶金”,也嘗到了建筑行業的甜頭。2009年4月,因城市發展,簸箕劉村要整體拆遷,村兩委決定依托村里自己的企業,自拆自建。全村496戶村民28天全部拆遷完畢。
簸箕劉村拆遷后新建社區
新社區的建設不僅解決了本村村民的住房問題,還可以將剩余房源對外出售,整個工程算下來,村集體賺了一個多億。村集體富了,要讓每個成員都能從中受益。經過商討,簸箕劉村開始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將股權量化到人。憑借股權,簸箕劉的居民可以享受各種補助、福利。目前,人均占有資產現在已經超過了70萬元。
董吉增在村民周玉華家中
周玉華今年64歲,今年重陽節,他和老伴每人領了1000元紅包。他說,現在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簸箕劉就是小康。
每家每戶的腰包鼓了,董吉增又在考慮,絕不能讓一戶居民因為疾病等原因返貧。
2007年,剛剛考上大學的年輕村民劉海強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四五十萬元的醫療費讓他一家人陷入了絕望。
“雖然當時我們村集體資產還不是很富裕,家底不是很厚,但是我們作為基層組織,一定要管,而且要管好。”董吉增說。經過緊急商議,簸箕劉村制定了一個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規定村民今后如果得病,除了醫保報銷的部分之外,村里按比例報銷。
經過治療,劉海強痊愈康復。為了回報村里,他畢業后毅然決定回到村里的企業工作,為村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去年6月,年僅26歲的村民周霞患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醫生說手術費用至少要七八十萬。“當時村里打了一個電話,你安心治療就行,別的不用管,當時交費用的時候,村里直接把錢打過去,就交上去了。”周霞的丈夫董振增說到。
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周霞的病奇跡般地治愈了,一共82萬元的治療費用,村集體就給報銷了一大半。
簸箕劉社區內部
現在,簸箕劉村每年光給居民發放的各項補助、救助金就高達1700多萬元。已經59歲的董吉增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兒,他說要學習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
“按我們的奮斗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今后我們要拓展經營項目,拓寬致富渠道,今后爭取為村民積累更大的資產,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勢頭,為我們全村的老百姓,在致富路上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加大努力,做出我們的貢獻。”董吉增堅定地告訴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