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8-01-03 17:29:01
齊魯網(wǎng)1月3日訊
從廢品收購站發(fā)現(xiàn)的鐵炮如何揭開塵封已久的謎團、京杭大運河與“運河之都”濟寧有啥歷史淵源、甏肉干飯為何成為濟寧人的最愛、39年前跑船人為何走出微山湖置辦貨船……1月2日晚,《山東之美 運河之都》在山東衛(wèi)視播出。秒秒都是大片,上述問題的答案也都一一解答。
《山東之美·運河之都》深度挖掘運河文化在濟寧這片土地上的鮮明特點,彰顯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為濟寧注入的敦厚仁義、兼容并蓄、開放自由的人文精神。通過對運河總督衙門、南旺水利工程、白英家族祭祖、濟州古城建設、南水北調工程、運河跑船人生活等片段的探尋記錄,充分體現(xiàn)出濟寧人民有擔當、重仁義的城市性格,反映運河文化在新時期煥發(fā)出的強勁生命活力,以及在國家“一帶一路”版圖中的作用和貢獻。
編導手記:了解她,就會愛上她
李娟
就像說出自己的名字,我姓甚名誰,一提濟寧,那就是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但是,不為眾人所知的是,她還有另一個標簽——運河之都,這也是本期《山東之美》的名字。
哲學家常說,認識自己,改造世界。這世界真的能被改造嗎?如果可以,也必先認識自己。中國山水的幽情壯采,我們是否真的了解,深藏在我們身邊的文明,我們又是否真的知曉。也許我們一直尋找的文化自信,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還不了解她。
在做這期節(jié)目之前,我像一個旅行者,匆匆在網(wǎng)絡的海洋里撿拾幾個貝殼,便拼湊了一個看似美麗的方案,但當我扔下方案,真正走近這座運河之都的時候,卻讓我迷失在運河文化的厚重里。于是,我不得不脫下旅行者的外衣,變成一個探尋者,請教專家,實地去看、去采訪,原來,我要找的東西,必須要透過千年的迷霧,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光,而那迷霧,正是運河的歷史織造的。
京杭大運河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尋我漸漸發(fā)現(xiàn),濟寧運河之都的由來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她是河道總督衙門所在地,二是因為在這里,解決了中國大運河通航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最大的難題最終是被一個叫白英的老人,用一個南旺分水樞紐工程解決的。為了解決運河北方段缺水的難題,白英建議設立戴村壩以攔截大汶河水源,然后開挖小汶河將水引至南旺分水處。那如何才能讓汶河水聽話,以至于枯水時多流些,雨季時又不會泛濫成災呢?此時,古人的奇思妙想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戴村壩被分成高度不同的三段,南邊滾水壩最低,高度與運河水量安全界線相平。汶河水位上漲后,多余的水會從壩頂漫過,流回汶河故道。北面玲瓏壩比南面僅高出0.1米,中間亂石壩又高出0.3米。這樣一來,通過三段壩段體分級漫水,無論水位如何變化,始終保證進入運河的合適水量。供水與排水僅僅通過調節(jié)壩體高度和寬度,就實現(xiàn)了完美統(tǒng)一。如果當年有微信朋友圈,不知要贏得多少點贊叫好!
南旺地理位置
此外,為了堤壩的穩(wěn)固,在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明代,古人用梅花柱做基,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夯實,再鑲砌上巨石,而更讓人叫絕的是,這些巨石之間,再用貌似蝴蝶結的鐵扣相連。記得我第一次在博物館看到這鐵扣的時候,實在想不出,它竟然有這樣的功用。據(jù)說,這些技術在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用于中國的工程修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也是西方人所望塵莫及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應該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融入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把這三者緊密結合起來。”
如何才能找到文化自信?通過做這期節(jié)目,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三個月的時間,片子制作完成了,此時我在想,若不是要做這期節(jié)目,我恐怕只能是個旅行者,匆忙游走于濟寧的文化間,走馬觀花地欣賞一下美景,只有將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探尋者,走進它,才能被蘊含其中的文化所滌蕩。而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大部分是假日里人擠人的人造壯觀,別說是撥開歷史的迷霧,就光是撥開如潮的人群也是極困難的,那文化自信又從何來呢?所以,多希望我們的勞動成果能夠成為傳播文明的媒介,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引以為豪的歷史文明,了解她,并且愛上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