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3-07 19:44:03
齊魯網濟南3月7日訊 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寶”是指筆、墨、紙、硯,那文房五寶您知道是什么嗎?說起文刀很多人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是什么,記者今天就跟隨我們瞧一瞧這文房“第五寶”。
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圣文刀
古語說:“文刀,文房中裁紙之刀具也,以骨為刃,以木為柄文刀”。文刀,是文房裁紙刀的別稱,是文人案頭的常設品,被稱作文房“第五寶。
今年54歲的柳森林是咱們濟南“和圣文刀”的第七代傳承人,“和圣文刀”也在2017年被列入了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柳森林說:“和圣文刀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和圣”柳下惠,他把建造工程用的一些紅木下腳料收納起來,做成一些民用的產品,分給鄉鄰,讓鄉鄰作為一種生活用品。但又怕鄉鄰拿它作為一種攻擊性的武器來傷害人,結果他就在上面刻有銘文,告誡相鄰與人為善的文字,那時文與刀便結緣,慢慢的傳承到現在。”
制作“和圣文刀”是柳森林家族祖傳的一門技藝,每一把文刀,都需要16到26道工序才能加工而成,柳森林的“和圣文刀”多以木材、竹子、牦牛骨為主。
在柳森林的記憶中,八歲的他就開始跟著爺爺學習這門手藝,如今他已經建立起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柳森林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柳森林憂心手藝傳承
雖然文刀制作技藝傳承了下來,但因為現在文刀使用率低,不僅是普通人,連一些文人墨客似乎都不知道文刀為何物,這也令柳森林十分擔憂,“如果人人都不知道文刀是什么,它是很難傳承下去的。得有創新、生命力,這些老物件才能真的活過來。”
因為每把文刀的區別關鍵就在刀柄上,為了創新,現在柳森林不僅選擇多種多樣的材料制作刀柄,還加入了雕刻元素,為老物件注入新的活力。 “現在我把它受眾群體擴大了,有實用的刀,還有文玩把玩的刀,文刀的銷售渠道也就寬了”。
傳統手藝的動能轉換:電商拓銷路 匠人精神也要市場
“吸收一些更多的傳承人,擴大規模,下一步要開網店,增加一些銷售人員,把文刀更好地普及更好的傳承下去。”
傳承人有什么要求呢?柳師傅說:“首先他得對中國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對文刀得有一定的了解,在加上有一定的木工基礎和雕刻基礎。我很歡迎這些有思想的,有傳承擔當的一些學員能夠加入進來,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一起奮斗。”
傳統的手藝不能失傳,柳森林說,祖輩傳下來的不只是手藝更是一份匠人精神,我們有義務讓這樣的文化珍寶和它所承載的精神傳承下去,也需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不斷提升價值。
閃電新聞記者 喻思奇 柳宇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