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6-16 17:37:06
齊魯網6月16日訊 隨著秸稈打捆機走出縱橫行駛的規則線條,一個個金黃色的秸稈方包,整齊地排列在平整的田地中。從空中俯瞰,一副美麗壯闊的麥收圖畫讓人十分震撼。最近,一段關于菏澤鄆城縣麥收的航拍影像在網絡迅速走紅。由于整個場景整潔大氣,它被網友冠之以“山東最美麥收”的稱號。
秸稈打捆機成網紅 免費推廣多方共贏
美麗整潔的田地讓人耳目一新,而真正讓農戶們感到欣喜的,還是秸稈打捆機的強大工作效率。
鄆城縣潤民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王建輝告訴記者,一個麥收季節他的兩臺打包機可以收集秸稈400多噸。也就是說可以為周邊4000到5000畝土地提供秸稈回收服務,不但解決老百姓的困擾,而且可以給老百姓帶來一定的收入。
集結這些秸稈打捆機,需要多大數額的投資呢?答案是——免費。作為新晉的全省首批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示范縣,鄆城政府與當地回收企業聯合運作,今年共發放10臺打捆機,給6家合作社免費使用。同時企業還對收獲的秸稈統一收購,讓當地的農戶又增加了一筆新的收入。
鄆城的最美麥收并非個例,今年,在聊城、濟寧、濱州等地,繁忙作業的秸稈打捆機都成為田地里的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繼聯合收割機之后,又一次改變了延續千年的麥收方式。
循環經濟爆發活力 山東模式引領全國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秸稈打捆機早已是農田作業的標配,而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山東就曾推廣過這種機械。由于種種限制,這種機器在省內一直叫好不叫座。
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秘書長張忠蓮告訴記者,近年來,得益于山東循環經濟產業的崛起和政府相關政策的積極引導,省內農田廢棄物的回收應用鏈條迅速成熟,秸稈需求量大大增加,這直接推動了秸稈打捆機大面積普及。
經過不同技術的處理,成捆的秸稈有的變成了沼氣燃料,有的變成了電力能源,有的變成了環保生活用品,還有的變成了有機肥料。物盡其用,變廢為寶。麥收時節,田間地頭再也不見“狼煙四起”,藍天白云成為新常態。
不久前,菏澤鄆城、濟寧泗水、濱州陽信三地成為首批山東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縣,三地各從不同的技術角度利用秸稈,技術積累非常成熟,山東模式已經開始引領全國。
記者了解到,在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印發《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2018~2022年)》中,農村能源革命被提升到了顯著位置。這也意味著,圍繞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開發利用的相關產業還將繼續升溫,勢必給全省的農業帶來巨大的變革。
【編后】既能推動農業機械化的進步,又變廢為寶助力農民脫貧增收,還能一舉解決存在多年的秸稈焚燒頑疾,經濟與社會效益齊頭并進,這就是循環經濟模式的獨特價值所在。最美麥收的背后,折射的是山東循環經濟的崛起。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城鄉居民因此而受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