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0-03 22:05:10
齊魯網10月3日訊 國慶的朋友圈,幸福生活曬一曬。用朋友圈曬幸福生活不過是六七年的事兒,但是今年改革開放40年了,您知道通訊工具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嗎?
400平米的“齊泉博物館”,位于濟南經七路春元里社區。也是崔家祖孫三代的老物件展館, 有一萬多件展品:鍋碗瓢盆、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時間的流逝,在這里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
對于崔兆森來說,這四十年的變化中,通訊事業的發展是最明顯的:“小時候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那時候和人們之間溝通,主要靠寫信。所以寫信在那時候,可以說是唯一的溝通工具”。
改革開放40年來,通訊工具的改變對崔兆森的生活影響深遠。電話的普及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90年代中期,固定電話覆蓋了大部分單位和家庭。1995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報實行電話拜年。雖然在那個時候大部分家里有了電話,但是打電話拜年,依舊是很時興的一個事。而差不多同時期,崔兆森還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個移動通訊工具——大哥大。
“這個大哥大當時不含入網費,是21000塊錢,1992年的2萬多塊錢,那時候萬元戶就了不得,入網費18000,所以39000塊錢買這個電話"。崔兆森告訴記者,別看這個黑塊頭是又大又沉,但在90年代,它可價值不菲。
沒想到的是,接近4萬塊的大哥大誕生沒幾年,時間來到21世紀,老百姓的手里拿的就變成了小巧便攜的手機,緊接著智能手機橫空出世,小小的屏幕里能藏進千言萬語。這些改變都記錄在崔兆森的鎮館之寶——他寫了48年的日記里。這117本日記,用1500萬個字記錄了生活的變遷。而這件鎮館之寶,也正是崔兆森覺得最不可思議之處。
崔兆森說:“這滿滿一櫥子日記本,里頭的字把它輸入到一個8g的小卡里,僅占這個小卡的2.5%,這個科技是個什么概念。我感覺特別深刻的變化,就是證明了鄧小平同志那一句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閃電新聞記者 朱志翔 韓盼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