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2-19 00:17:12
齊魯網12月19日訊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政論專題片《筑夢之路》12月18日起,每天22:00在山東衛視播出。聚焦山東在改革開放40年里的滄桑巨變、滄桑漸變,與時代機遇相會相知的過程,《筑夢之路》通過風氣之先、變革之本、動力之魂、活力之源、時代之潮五個維度,全面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山東開領風氣之先的創舉,以人民為中心的作為,創新創造的動力,人才活力的激發,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中,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壯志豪情。18日晚《筑夢之路》播出第一集《風氣之先》。
在荷蘭蘭辛格蘭市,這幾天,馬丁有些興奮。一款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全新番茄種子,就要送往8000公里以外的壽光市進行試種。馬丁是荷蘭人,但又是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在荷蘭的項目負責人。他告訴記者,番茄育種是溫室種植里技術含量高、難度大的研發項目,同中國育種專家對接的這款產品,已經培育了7個多月,目前是它的科研關鍵期。
這種跨國界的合作,對如今被譽為“國際蔬菜產業硅谷”的壽光來說,早已是平常事。
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總農藝師潘子龍表示,壽光達到了一個先進的育種水平,育種的成本和價格比國外品種低很多,種子的生產和研發,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種子產業是現代農業的制高點。目前,壽光市正努力構建育種研發到種子加工、種苗繁育推廣的全產業鏈,正在打造擁有蔬菜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芯”。
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蔬菜系主任沈火林說:“成立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當地政府已經建立了蔬菜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等,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就中國蔬菜種植產業化來講,壽光是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城市。1989年秋天,在村民的質疑聲中,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領17名共產黨員,忍痛砍掉了36畝已經揚花吐穗的玉米,學習了遼寧瓦房店黑籽南瓜嫁接技術,建起了17個冬暖式蔬菜大棚。
一季黑籽南瓜嫁接黃瓜,給三元朱村帶來了17個“雙萬元戶”。大棚蔬菜“綠色革命”隨即在這個平凡的北方農村拉開帷幕。1990年,三元朱村全部上馬冬暖式蔬菜大棚,一舉成為全國蔬菜種植的典型。
中共壽光原縣委書記王伯祥說,當時讓王樂義和韓永山師傅做指導,自己這個縣委書記親自干組長。全縣這5800個大棚都成功,就和開了鍋似的,一個大棚一年收入三到五萬,到第三年不用號召了,老百姓自己就搞了,很快就在全縣推起來了。
為了更好地推進蔬菜大棚產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王伯祥積極倡導建立蔬菜批發市場、重獎技術人才、架橋修路、修建蔬菜加工廠、要電話指標、鼓勵老百姓去搞私營……從此,壽光市“中國蔬菜之鄉”的名聲越來越響。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朱安東認為,“壽光模式”領全國風氣之先,從剛開始的只是傳統蔬菜種植,到后面采用大棚的技術等等,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推陳出新。它為其它地方更好地尋求農業生產的高質量發展、高科技發展,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板。
如今壽光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了“第七代”,一個大棚就意味著一個“蔬菜工廠”,每一個工廠里都融合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壽光農民真正成為農業產業工人。
在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蔬菜系主任沈火林看來,“壽光模式”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改革、不斷探索的過程。山東在農業上有很多成功的探索,不僅是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很大的影響。
改革開放40年,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在農業產業化方面一直引領風氣之先。“諸城模式”的突出特點是“貿工農一體化”,“濰坊模式”是農業產業化的統籌推進,“壽光模式”則是設施農業產業化的典范。
40年間,在農業產業化突飛猛進的同時,山東也在工業現代化方面不斷探索,特別是在國企如何通過改革破題現代企業制度上,也在全國趟出了不少新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