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8-12-28 10:07:12
齊魯網(wǎng)12月28日訊 《飛閱齊魯》威海·日照篇中有不少值得推薦的看點,里面有中國大陸“最早”看見的海上日出,有十集節(jié)目中“最長”的一個超常規(guī)鏡頭,有黃海深處離開海岸“最遠”的航拍,還有“破例”使用的水下拍攝等等等等,相信這些內(nèi)容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觀看體驗。
從一個城市轉(zhuǎn)場另一個城市,五個多月時間,十七城市走了個遍;從東方日出到華燈初上,起早貪黑,搶抓航時,一百多個架次起起落落;每個城市數(shù)萬字材料,逐字逐句斟酌,十多次改寫易稿,剪輯調(diào)色配樂,后期包裝制作,精雕細琢終成篇。《飛閱齊魯》來之不易,背后是整個團隊大半年的心血付出。
作為團隊的一員,借這篇編導手記,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飛閱齊魯》威海·日照篇鏡頭背后的一些人和事。
技藝精湛的李大師
(《飛閱齊魯》航拍指導 李金鏡 )
李大師,是編導們對《飛閱齊魯》航拍指導李金鏡的尊稱。第一次接觸,喊他“李大師”,他很謙虛的表示,“叫老師就行”。
真正和他上過一次天,就知道“李大師”不是蓋的。
第一次和李大師、張聞兵主任一起上直升機參與拍攝,心里既興奮又緊張。我在兜里塞了三個塑料袋,以備暈機時用。李大師蔑了我一眼,提醒我卡好安全帶,就去擺弄調(diào)試他的陀螺儀和攝像機了。
飛機平穩(wěn)起飛,身體并沒有什么不適。隨著高度升高,一種心理上的壓力突然涌上來:我熟悉的那個城市不見了,原來定的標本點都哪里去了?即便是我多次想象的城市空中景象,也完全不是這個模樣。時空的度量發(fā)生了大變化,“呼呼呼呼”幾分鐘的時間,直升機就已飛過城市邊緣,這該從哪拍起呢?
(紀錄片中心編導 史玉銀)
飛機升至1000米高空,城市盡在眼底。當我還在回調(diào)狀態(tài),想尋找一個明顯的參照物時,李大師、張主任和張慶攀機長、小武副機長,已經(jīng)在互相配合中,按部就班的展開了一個個標本點的拍攝。
空中拍攝,每個航時都有嚴格限制,直升機飛行速度快,對一個標本點的拍攝,要迅速考量光線、角度、鏡頭運動軌跡、周圍環(huán)境、鏡頭呈現(xiàn)效果等諸多要素,而李大師最讓人佩服之處,就是總能在我們報出某個要拍攝的標本點后,瞬間就決斷出一個最佳的拍攝方案并把它拍下來。
(《飛閱齊魯》航拍指導李金鏡和機長張慶攀先生)
這個時候,豐富的空中作業(yè)經(jīng)驗就發(fā)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航拍中國》開始,幾千小時的磨合,已經(jīng)讓李大師和張機長形成一種心有靈犀的默契,李大師發(fā)出一個簡單的“繞飛”指令,張機長就能讓直升機出現(xiàn)在標本點上空最合適的高度,并保持最合適的距離。
李大師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十分犀利,很多在地面看不到的好場景,只要他在空中發(fā)現(xiàn),絕對不會落下。這些超出預期的鏡頭,有很一大部分在節(jié)目中用上了。
想象中緊張忙亂的航拍,在李大師手中變得游刃有余。拍到高興處,甚至還能聽到李大師邊拍邊哼起一段曲子,鏡頭的節(jié)奏和音樂的節(jié)奏在他的手中和嘴中實現(xiàn)了最初次的編輯合成。雖然聽不懂李大師哼唱的是哪一首名曲,但看他閑庭信步、從容有度的狀態(tài),就知道這次起飛,又逮著“大魚”了。
航拍需要精神高度專注和極強的耐力,一個架次飛下來,消耗甚大。9月9日的威海航拍,是一場馬拉松式的作業(yè)。因為前一天,航拍團隊接到空管指令,在接下來的一周都有空中訓練,期間禁飛。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一天,完不成拍攝,就要再等整整一周。
從早上四點起床做入場準備,五點半起飛趕去拍攝成山頭日出,到日落西山拍攝城市剪影,這一天,直升機共起飛了四個架次。李大師、張主任和張機長只能趁著飛機落地檢測的空隙,在備降點的車上小瞇一會。
再次開機起飛的指令傳來,李大師迅速坐上拍攝位,雙眼緊盯攝像機監(jiān)看屏幕,嘴里又哼起他最心儀的一段名曲。
公私分明的閻小胖
(紀錄片中心攝像 閻恒)
“閻小胖”是同事們對閻恒的昵稱,不是侮辱性綽號。
閻小胖和我一起去黃海深處拍攝“深藍一號”放魚,那里離海岸240公里,我們在一條石料船上的集裝箱里住了近二十天,那里沒信號、沒網(wǎng)絡,如同關禁閉坐監(jiān)獄一般。
我覺得有點對不住他,因為我邀他同行的時候,鐵板釘釘?shù)慕o他說這次出差只要四天,最多七天肯定能回來,耽擱不了他兒子的期中考試。
(史玉銀和閻恒 出海前和上岸前)
從海上回來后,很多同事都問我“大胡子去哪了?”,連臺長都打趣我“剃掉胡子不認識了”,一張滿臉胡子的照片讓我不經(jīng)意成了單位的“網(wǎng)紅”。
其實,在海上,我有比滿臉胡子更焦心的事。如果不能完成任務,拍不到鏡頭回去,即便全身長滿毛,變成一只大猩猩,又有什么意義呢?
這次任務十分特殊,我們要用無人機拍攝“深藍一號”放魚作業(yè),在離海岸這么遠的地方起飛,能不能飛起來?這些船都是大鐵塊,還開著雷達,對無人機飛行會造成多大的影響?船員們相互通話時使用的對講機,是嚴重的信號干擾,無人機操控能不能順利進行?從海面飛到高空,那里的風會不會忽然變大?任何一種不可測的意外,都可能讓我們的無人機直沉海底,無法挽救,任務泡湯不說,這可是一套價值十多萬的設備啊。
(海上探路者 閻恒的大疆“御”)
怎么辦?閻小胖提出一個辦法。他拿出自己的無人機,一臺剛買不久的大疆“御”。他算的是這樣一筆賬:先用自己的“御”試飛探探路,即便是掉海里,也只是損失自己八千塊,總比損失單位這架價格昂貴的“悟”要合算得多。
這就是“公私分明”的閻小胖。
經(jīng)過兩次操控“御”的冒險嘗試,閻小胖心里有數(shù)了,終于放飛了那架大疆“悟”。我們住的船,距離“深藍一號”網(wǎng)箱還有三公里左右的距離,在空曠的海上,這段距離卻顯得好遠。站在他身邊,只要監(jiān)視器一有報警“信號弱、請調(diào)整天線”時,我就特別緊張,催他返航,他總會安慰我“沒事,沒事,拍完這個鏡頭就往回飛”。
近二十天的時間,也不全都是望洋興嘆,在甲板上看日出日落,雨霧籠罩,風起浪涌,也是無奈等待時的一種樂趣。
還好,我們終于完成這次艱難的拍攝任務,帶著素材上岸了。
當然,也有一個不幸的消息,那架在黃海深處為我們立下汗馬功勞的大疆無人機“悟”,后來在拍攝東營黃河入海口藍黃交匯時,突然黑屏失去連接,還是掉到海里去了。
閻小胖失去了一個好“伙伴”,傷心了好一段時間。
或許在未來多少年后,滄海桑田變幻,后世有人會考古發(fā)掘到這么一架來自2018年的古董無人機“悟”,如果碰巧還有人想探究它的來歷,下邊這段文字將會是重要線索:這架無人機,型號大疆“悟”;隸屬于山東廣播電視臺,執(zhí)行《飛閱齊魯》任務時不幸墜海;飛手閻恒,又稱“閻小胖”;數(shù)據(jù)卡里的影像,記錄的就是當年此處景象。這也算是2018年的人們,留給后人的一份禮物吧。
妙筆生花的張主任
(紀錄片中心主任 張聞兵)
紀錄片中心主任張聞兵,是《飛閱齊魯》的總策劃、總導演、總撰稿,一個充滿激情、責任和想象力的老新聞人。
從項目策劃啟動、調(diào)研選點篩選、登機拍攝、到文稿撰寫、后期調(diào)色配樂,《飛閱齊魯》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張主任的身影無處不在。
(張聞兵主任和劉衛(wèi)斌主任在直升機上)
直升機一百多個架次的拍攝,他跟著登機近百次,許多鏡頭就來自他的創(chuàng)意設計,《飛閱齊魯》在日照的“最長”鏡頭就是其中之一。對每個地方的鏡頭如數(shù)家珍,以至于在后期編輯時,他會直接告訴編導,你這個地方還有個什么樣什么樣的鏡頭沒用上,再找找再找找。
十集節(jié)目的解說詞,幾萬字的文稿,他帶著編導們一遍遍梳理,慢慢綱舉目張,結(jié)構成型,終于豐潤成稿。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他完成全部十集節(jié)目的最后撰稿,這樣的功底和功力,讓人欽佩。
參與《飛閱齊魯》的創(chuàng)作,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深入學習的過程。
2004年,我大學畢業(yè)入臺應聘,張聞兵主任面試我,當時他還是農(nóng)科頻道的總監(jiān)。
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作為記者,應該以什么視角看待一個社會現(xiàn)象?”
我回答:“我會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公正的看待它。”
張主任并沒有否定我,只是給了我另一個答案:“看待一個社會現(xiàn)象,既要有百姓的視角,又要有總理的視角。”
對于一個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來說,這樣的答案一時無法消化領悟。在以后的工作中,張主任數(shù)次點評修改我的稿子:“邏輯性行,用詞可以,事實也清楚,就是太理性。”
細讀張主任撰寫的《飛閱齊魯》解說詞,對我是一種啟發(fā)。原先認定的許多行文規(guī)范,似乎已不那么重要。字里行間,我嘗試去了解他在寫作時所站的位置,所持的視角,那不是一種高高在上、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姿態(tài),他把自己融入其中。“百姓視角”,讓我們對每個城市的體驗更貼切,更親近,更有溫度;“總理視角”,讓我們看待城市的發(fā)展更縱深,更全面,更有高度。
用一篇作品去展現(xiàn)一個城市的特質(zhì),這里隱約還有哲學視角,歷史視角,詩人視角等等多種維度,在語態(tài)變換,詩意語言,情感融入,妙筆生花的解說詞里,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去領悟?qū)W習。
細針密縷的豐峰主任
(日照廣播電視臺外宣部主任 豐峰)
豐峰,是日照廣播電視臺外宣部主任,我在《飛閱齊魯》項目中認識的一位新朋友。
豐主任很可愛,當兵出身,喜歡研究歷史和文學,對世事時事、廣電領域發(fā)展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他聊天,總會有些收獲,很多原來看不明晰的東西,他總會用一句很淺顯直白的話讓你明白透徹,不會給你繞彎彎。
豐主任對工作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我去日照調(diào)研,打算去拜訪什么單位,去哪個企業(yè)看現(xiàn)場,每一家他都會提前聯(lián)系溝通好。有這么一個本地通,業(yè)務水平又高的伙伴做向?qū)Вぷ餍侍岣吡瞬簧佟?/p>
在豐主任那里,《飛閱齊魯》無小事。在從青島準備轉(zhuǎn)場去日照的時候,我們每天保持聯(lián)系商討各項準備工作,他專門給我打電話,問運載飛機的板車多寬多長,還親自拿了一個尺子到備降點的大門口去丈量門的寬度,看板車能不能順利拐進去。
細致如斯,讓人贊服。
我們在日照展開航拍的時候,正趕上中秋節(jié),那天大部隊轉(zhuǎn)場濰坊,我?guī)е宦窡o人機組繼續(xù)補拍一些鏡頭。下午,豐主任很歉意的對我說“史老師,晚上就不能陪你們了,我得回家陪陪老母親,要不她該罵我了。”每每想到這一幕,我都會很感動,其實我知道,在今年我們第二次去調(diào)研踩點的時候,他的老母親查出生病了。
《飛閱齊魯》是個大工程,前前后后,天上地上,無法具體統(tǒng)計有多少人在為它付出,但每一個人都值得尊敬和感謝!
(劉衛(wèi)斌主任和編導們討論后期剪輯)
《飛閱齊魯》的編輯機房十分熱鬧,編導們交流最多的詞就是“找找感覺”。一集節(jié)目從粗編到精編,從調(diào)色到配樂,編導之間的相互點評和討論時常上演,“幫我看看這個鏡頭咋樣”,“幫我聽聽這段音樂如何”,大家正是在毫無保留的討論中碰撞火花,取長補短。
能和一群至純至真的人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件事,真的挺好!
《飛閱齊魯》威海·日照篇終于要和大家見面了,因為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本人自身能力的不足,難免會留下一些遺憾,更讓我不敢妄言“極致”。
但是如果節(jié)目中有那么一組或幾組鏡頭,那么一節(jié)或幾節(jié)音樂,那么一段或幾段解說詞,能讓您有所感觸,產(chǎn)生“哇”、“咦”、“牛”、“漂亮”的念頭,能讓您感覺到些許的驚喜或快樂,我們會很欣慰。
因為我們樂見,《飛閱齊魯》成為您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史玉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