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1-07 17:02:11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現代生活中,當飛機、輪船活躍在藍天碧海,萬千汽車飛馳在高速路上,你可曾想過,我們每天使用的汽油、柴油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據統計,中國70%的汽油和30%的柴油,都是用一種叫催化裂化的工藝得到的。在我國石油化工領域,這項技術的奠基人就是我國著名煉油工程技術專家、煤化工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
雖然已經92歲高齡,陳俊武依然堅持每天打卡上班。他已為祖國石油化工事業奮斗了整整70年。他工作的70年,是不斷迎接挑戰的70年,更是不斷創新的70年。
1949年10月,22歲的陳俊武來到遼寧撫順,成為人造石油廠的一名技術員。剛剛從北京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的陳俊武,本可以選擇更優越的工作,為什么執意來到這里?這還要從他上大二那年,參觀日本人留下的一家石油煉化工廠的經歷說起。當時,那家工廠的技術和工藝,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的技術是比較新的,好多技術咱們國內都沒有。”抗戰時期,日本人正是憑借這些先進的石油煉化技術為其全面侵華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持。這給了陳俊武內心極大的沖擊,也埋下了他石油報國的決心。
1960年,大慶油田投入開發,我國石油工業也由人造石油轉向天然石油。陳俊武開始潛心研究天然油煉制工藝,但以當時的技術,天然原油通過加熱蒸餾只能得到10%的汽油和20%的柴油,剩下的重油和渣油只能淪為燒火取暖的燃料。一個偶然的機會,陳俊武了解到,一些西方國家通過一種叫“催化裂化”的技術,能夠使70%以上的重油變成汽油、柴油。
祖國的需要就是命令,陳俊武和同事們開始攻關中國人自己的催化裂化技術。為了翻譯浩繁的外文技術資料,幾年里,陳俊武自學了英、日、俄、德和西班牙5門外語。那時候,在撫順的工廠里,他兩三個星期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整整四年,陳俊武和同事憑借幾把老算尺計算出了海量數據,繪制了一千多張設計圖。圖紙上每一個參數他都要親自把關,每一個細節他都深入現場核對。在陳俊武的推動下,1965年5月5日,我國自主研發、自行設計施工的流化催化裂化裝置一次投產成功。
中國人用自己的技術,基本結束了我國汽油、柴油嚴重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帶動我國煉油技術一舉跨越20年。
1969年底,三線建設大潮中,石油工業部撫順設計院搬到豫西山區。在這個條件簡陋的山溝里,陳俊武時刻關心國家日益增長的汽油、柴油需要。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他要向一種叫做“同軸式催化裂化”的技術進軍。
“同軸式催化裂化”裝置,能以更低的造價帶來更高的生產效能,但這項技術的工藝極其復雜,而且有一定的風險。這在當年的行業內部,產生了很大爭議。
陳俊武是一個性格隨和的人。然而這一次,他拿出實驗數據據理力爭,從蘭州到北京,一直爭論到原石油部召開的論證會上。陳俊武用權威詳實、有說服力的數據,最終打消了大家的顧慮。
又是幾年的艱苦探索。1982年秋,蘭州煉油廠同軸催化裂化裝置順利建成投產,當年就創利4000多萬元。
這項設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使我國煉油水平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那一年,陳俊武55歲。雖然已經功成名就,但他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石油工業要發展得更好,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催化裂化工程人員。因此,他開始更加關注石化行業的技術人才困局,致力于培養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在他的積極推動下,一個石油催化裂化高級研修班開班了。
陳俊武根據學員所在單位的性質,為每個人量身定制了專屬任務,大家管這個任務叫“大作業”。每項作業都需要半年以上時間完成,300多頁的文字材料,陳俊武都要逐字逐行進行批改。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宮超回憶說:“300頁的作業本,要想把這個表格的數據搞明白,他要一個個地再去算一次。這個工作量,相當于把學員作業又做了一次。我們一共有27個人,那得多么巨大的一個工作量?太難以置信了!”
高研班一共舉辦了3期,前后經歷了10年時間。陳俊武以此培養出了50多名石化行業技術帶頭人。當年的“大作業”研發出的新技術項目,至今還有20多個在運轉,每年創收幾十億元。
晚年的陳俊武桃李滿天下,本可頤養天年,但他依然關心國家的能源安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國際原油價格突破每桶100美元的高位。而此時,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50%,即將觸碰國際公認的戰略安全警戒線。
烯烴是現代工業生產常用的化工原料,從家具、服裝到汽車、航天都離不開它。長期以來,烯烴只能從石油中獲取。烯烴需求量越大,對國家的能源安全帶來的挑戰就越大。為擺脫這種局面,陳俊武下決心研究用煤炭取代石油獲得烯烴。
古稀之年的陳俊武,再次開始了艱難跋涉。
當時,國內外煤基甲醇制烯烴技術都處于實驗室階段,誰先建造出合理的工業裝置,誰就掌握了未來市場的主導權。77歲的陳俊武,主動擔任試驗裝置的技術指導和牽頭人,決心用中國方案完成裝置建設。
有一年,春節剛過,試驗現場突發技術故障被迫停車。陳俊武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面對濃煙滾滾的試驗裝置,他二話不說,穿上防護服,就爬上了60米高的作業平臺。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采購部主任楊杰回憶說,“平臺相當于20層樓高,一個80多歲的老人一步一步上去,不用人扶他。當時我才40來歲,我要爬上去都氣喘吁吁。”
靠著這種精神和勁頭,此后6年里,為了這項技術,年逾八旬的陳俊武奔波在陜西、遼寧、內蒙古等地,總行程超過2萬公里。
2010年8月8日,煤基甲醇制烯烴裝置一次性投產成功,為這次國際較量提供了一份完美的中國方案。
如今,92歲的陳俊武依然在為國家的能源事業奔波,他戲稱自己是名“90后”。眼下,他正帶領團隊攻關國家能源替代碳減排方案。陳俊武說,人生在世,對社會的奉獻要大于索取,在這短暫的“人世間”,要做個有意義的“世間人”。“登攀過程中,我感到很快樂,給國家創造效益,這是一個讓人多么高興的事!”
2019年9月,陳俊武榮獲“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2019年10月7日,陳俊武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