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2-08 14:26:12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怎么說呢,我是一個不愛吃面的一個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就吃了,這碗面就對著外面情有獨鐘達到就是幾天,不吃的時候就有種想的感覺。”閃電新聞記者,46歲的韓國江正在中國驛景區海砂子店里忙活。
小店素凈,沒有五花八門的裝修,更沒有炫耀的營銷店招噱頭,僅以最普通的“海砂子面”做店招,簡單的灶臺、幾方桌凳,就構成了全部。唯一不變的,是做面必備的面板、搟面杖,還有灶臺前不停忙碌的老韓夫婦。
“以前老人家里窮,家里頭條件很窮,家里買不起大魚大蝦大肉來吃,就是退潮以后就拿著籃子到海邊來挖點,這種小貝類它就叫海沙子,經過我們的清洗之后,它的湯汁非常的濃,它這個湯非常的鮮。”老板娘萬雯雯是土生土長的日照海邊人,她記憶中的海沙子“味道獨特,特別的鮮,極鮮。”
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過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這種學名蘭蛤的海味,在幼苗時期小如沙子,當地漁民都形象地叫它海沙子,味道鮮美,加工過程也僅需鍋子燒熱,放油加鹽清炒即可。 沒有復雜的技法、炫目的配料、精致的器皿,只有一脈相承的食物本身的質感、美味。
一碗手搟面,最為家常,搭配豐儉由己,多寡隨意,它既可用來做簡樸的果腹之物,又可搭配任何食材,容納萬千滋味。一碗最樸素的海砂子面,其搭配也無非以海砂子湯、蔥白輔佐,除此無它。濃香的湯水為寡淡的面條增加的滋味,是這緩慢而寂寥的日子里最好的慰藉。
“有很多客人會說你是東北的,但是很多顧客問我的時候你是東北的,但是我還是會說,我的祖先來自山東。” 老韓是黑龍江大慶林甸縣人,和大多數闖關東的后裔一樣,老韓的曾祖父也是來自山東,祖輩耗盡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留給了后輩。他們在老韓兒時給他常念叨起山東老家,從小在東北長大,一直未變的,是家里的飲食,依然保留著祖輩從山東老家帶去的習慣,還有那碗平時都難以吃到的手搟面。
有家的味道的食物,都是美食。人們也是用美食,來縮短他鄉與故鄉的距離。隨著老一代人的故去,山東老家在腦海中,也日漸模糊。老韓告訴閃電新聞記者,盡管兒時老人叮叮囑咐,如今他已很難想起祖輩從山東出走的故鄉。
中學畢業后,老韓進入當地一家釀酒廠工作,市場經濟大潮下,那家老酒廠也宣告壽終正寢,進入破產程序。一個成功的廚師,并不是只依賴于青春,更仰仗厚重的經驗,做東北菜,老韓有自信,為謀生計,22歲那年,離開酒廠后,輕車熟路他干起了一家東北菜館。
“沒有什么區別,魯菜也是八大菜系中的一種,東北菜它屬于魯菜,山東菜比東北菜還早。”魯菜在技法上“五味均善”,品格“中和”、氣派“正統”。和魯菜稍有不同,東北菜講究明油亮芡,口味稍微重一些。老韓告訴記者,如果沒有當年的那一場與干爸干媽邂逅,如今的他可能還會在大慶做著東北菜。
“我干媽就是山東人,其實吃到他做的飯之后,就感覺嘗到了媽媽做的飯,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有那種非常親切的感覺。”20多年前,在林甸縣當地工作的徐先生一家與老韓偶然相遇,相處感覺特別投緣,依照東北風俗,他們認起了干親。召喚他的,不僅僅是親情,更有而是的味道。這味道不僅有兒時的記憶,更是塵封的故鄉。
37年那年,生意競爭慘烈,考慮許久,老韓決定關了菜館。退休后,徐先生一家也從東北回到山東日照定居。“我想來看看他看看我干媽,那個時候根本就不讓我走了,正好趕上飯店缺廚師,我是那年頭一天來的,第二天我就上班了。” 來到日照定居后,偶然間認識了在店里做面點的萬雯雯,工作上日漸默契,后來他們就組建了家庭,也有了乖巧的孩子。當時他們依然在做著東北菜。
“要不是學駕照沒事干認識了現在的團隊,想做海沙子面,可能現在也做不了這碗面。”從飯店做面點師的萬雯雯說,雖然從小吃慣了海沙子面,只是從沒想過自己還會拾起搟面杖,自己來到中國驛美食街小鎮做海沙子面創業。創業過程極其簡單,6月底,老韓從臨沂購置了開店所需的全部家當托運到中國驛小鎮,簡單收拾后,開啟了他們在濟南的創業歷程。
“有的顧客吃完說我下次還想吃這碗面,尤其是孩子跟我打招呼說,‘阿姨我下次還來’”。回頭客多,老韓夫婦說很多都是帶著家人來,也有很多顧客加了他們夫妻的微信。“我來到濟南,來到美食街的時候,我跟我愛人常說,要贏在濟南。”二次創業的老韓很有信心。
“我想幫著這碗面啊,成為山東的一張名片,就像一提起海沙子面,就像提起蘭州拉面,西安泡饃,北京的烤鴨一樣,要成為山東的一張名片。”萬雯雯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閃電新聞記者 郝愛印 曲崢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