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9日訊 一場大雨過后,濟南也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冬天,還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嗎?前幾年,霧霾天占據了冬季大多數時間,濟南的冬天也與老舍先生筆下的溫情動人“漸行漸遠”。建設低碳城市,追求綠色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已逐漸成為濟南人的共識。
11月18日,以“引領生產生活時尚 我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2020泉城環保世紀行第二階段集中采訪報道活動開啟,泉城環保世紀行活動是濟南市人大、濟南市政府執法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市民自發監督的有機結合,活動開展23年來,每年圍繞一個主題,結合當年工作重點集中展示環保工作成果,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住得環保”:超低能耗“被動房”亮相濟南 清潔取暖氣代煤“先行區模式”開啟
衣食住行,關乎民生,而“住”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實現“人有房住、房有人住、人住好房”是濟南市住建局在綠色建筑節能發展及產業升級等方面的探索方向。隨著第五屆山東省綠博會在濟南落幕,大家對于超低能耗“被動房”等綠色建筑領域也有了新的認識。
所謂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采用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提高建筑的保溫、隔熱和氣密性能,再通過新風系統對熱、冷進行循環回收,實現熱循環回收75%、建筑節能92%的環保節能效果,給用戶提供舒適室內環境的綠色建筑。
當前,濟南綠色建筑領域創新科技領跑全省,以“漢峪海風?海德堡”項目為代表的一系列綠色社區,在技術等方面更是已經逐步走在全國前列,是省內唯一一個獲得住建部和德國能源署雙認證的樓盤,也是目前山東省境內體量最大的被動式住宅體驗示范項目和被動式超低能耗住宅示范區。
在“被動房”的樣板間,記者看到室內沒有安裝空調暖氣,室溫便達到24.7攝氏度,與一夜入冬的濟南室外溫度形成對比。山海大象集團大象置業事業部技術總監宋中華告訴閃電新聞記者,“被動房與普通住房最大的區別在于,它在高舒適度和能耗之間達到平衡。”
宋中華介紹,超低能耗“被動房”室內恒溫恒濕恒氧恒靜,住戶不需要額外配置空調、暖氣、風扇、加濕器等家電用品,以裝配式建造方式,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同時,室內一年四季可以保證溫度在20到26攝氏度之間,濕度保持在40%到60%之間,噪聲分貝白天可以控制在35分貝、晚上30分貝以下,居住體驗相對比較舒適。
這些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使建筑品質提升更為綠色環保,也成為政府當前支持、推廣的試點示范項目。
此外,濟南市還高度重視清潔取暖建設工作,于2月22日印發《關于啟動2020年平原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攻堅工程建設的通知》,確定36.8萬戶改造計劃。冬季清潔取暖氣代煤不僅關系到老百姓能否溫暖過冬,還關系到老百姓能否住得環保放心。
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孫耿街道朱家村,王海凡家已經完成氣代煤安裝工作并于今年10月22日實現通氣。王大爺告訴記者,自從家里氣代煤安裝好后,里里外外變得既干凈又衛生,還不容易生病,他對此非常滿意。
濟南港華燃氣有限公司負責了先行區等區域的清潔取暖氣代煤工作。據濟南港華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聞宇介紹,正常來講取暖季每戶約用3噸煤,相當于用1200立方天然氣,用煤取暖價格在2700元左右,而1200立方天然氣費用約為3355元。清潔取暖加補貼1200元后,每個采暖季用戶支出節省655元。整個先行區項目每個取暖季共計替代燃煤34179噸,共節省費用746.2萬元。
據了解,孫耿氣代煤工作2019年9月18日開工,11月15日完成13個村2218戶通氣。2020年4月15日到4月28日,濟陽區環保局對孫耿街道所有2218戶進行復查,合格率達到100%,打造出了全市“工程建設周期最短、通氣點火率最高、村民獲得感最強”的清潔取暖“先行區模式”。
孫耿街道其余48個村于2019年11月下旬開工,建設55公里中壓管道、54臺調壓(器)柜。截止到2020年11月3日,48個村9175戶燃氣管道設施、壁掛鍋爐及低壓管道已全部安裝完成并實現通氣。截止到11月17日,僅剩余180戶常年不在家及拒絕通氣客戶未通氣,48個村通氣完成率達98.03%,目前,通氣用戶采暖運行補貼已經全部發放到位,并存入用戶燃氣賬戶中。
“資源循環”:雨水還能這么用 看低碳學校、社區如何“玩轉”雨水
水資源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時空分布不均勻,變化具有不確定性,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更要進行水資源循環利用。在濟南回民中學的校園里,閃電新聞記者見到了一套完整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
該系統利用學校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樓頂的雨水管道回收雨水,累計安裝了28個1.3米的回收桶。這些雨水回收桶通過管道并聯起來,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集中使用,并安裝了感應電泵,解決了雨水桶出水壓力小的問題,滿足學生涮拖把、接長水管噴水、澆花等需求。
據了解,自9月份開學以來,學校累計使用了至少46噸雨水,減少了校園綠化、美化、凈化對自來水的消耗量,將雨水進行了充分利用,為校園低碳生活做出榜樣。該項目榮獲了2020年全國中學生水科技大賽二等獎,成為校園低碳建設的優秀項目。
不僅如此,銀豐山莊作為“山東省綠色社區”,也有一套收集雨水的“獨特裝備”。
據工作人員介紹,為收集雨水,實現廢水再利用,銀豐山莊在網球場南側設置了一個35立方的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
這套雨水收集系統主要收集屋頂、道路和綠化區域的雨水,用于綠植澆灌。按照濟南平均每年672.7毫米的降雨量測算,理論上每年可回收雨水1590.12噸,可用于約2800平方米的綠化區域的日常澆灌。
“生態修復”:河道生態補給與污染土壤修復并行
在2020泉城環保世紀行第二階段集中采訪報道活動中,記者還來到了位于濟南歷城區鮑山街道辦事處路家村東的山東塑料試驗廠原廠區。
2017年起,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按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規定,督促山東塑料試驗廠原廠委托第三方陸續開展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場地環境風險評估、治理修復、修復效果評估等工作。經調查,山東塑料試驗廠場地主要污染物為鎳,污染面積約79平方米,總土方量約39.5立方米。目前山東塑料試驗廠原廠已根據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修復目標值,完成了污染地塊的治理修復工作。
據山東塑料試驗廠辦公室主任耿海濱介紹,“山東塑料試驗廠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是濟南市按照2017年7月頒布的《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2018年8月頒布實施《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和2019年1月頒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的新要求、新標準和新程序,“全流程、整鏈條”完成治理修復的第一個污染地塊。
此外,全福河等河道生態補水工程項目,是202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宜居典范城市的重點建設任務之一。本項目是濟南市第一次大規模利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向河道生態補源的試點,是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和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項目之一,對保障小清河水質穩定達標,改善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1.7億元,主要建設內容是通過建設加壓提升泵站并敷設再生水壓力輸送管道,將水質凈化一廠處理后的再生水,分別向全福河、柳行頭河、歷山路邊溝、黃臺南路邊溝和山大路邊溝補水,總設計規模10萬立方米/日,近期運行規模8萬立方米/日。需敷設壓力輸水管線總長10.7公里,建設加壓提升泵站2座,設置補水口5處,修建修復河道攔蓄設施18座,對全福河七里堡河段、葡萄園小區河段兩處長0.75公里河道實施生態提升整治。
該工程于2020年7月份開始建設,計劃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涵養改善長約9.1公里河道水生態,惠及沿線多處小區、單位和院校的廣大市民、職工和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