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1日訊 山東堅持把種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持續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打好種業翻身仗,為山東農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奠定堅實基礎。
前不久,華盛農業的種子包衣技術剛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眼下,企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攻關。
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主任袁曉偉介紹說:“種子包衣技術是育種技術的最后一關,通過薄薄的一層包衣,種子的芽率、芽勢大約能提高10%-20%。相應的,種子價格也能夠提升10%左右。”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針對過去國內蔬菜產業長期受制于“洋種子”的問題,山東不斷加快補齊農業科技創新的短板,大力提升種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華盛農業先后育成西葫蘆、蘿卜等蔬菜新品種300多個,不僅憑實力叫板“洋種子”,而且還反向出口國外,去年,企業育種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200%以上。
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盛表示:“我們利用山東省的重點實驗室,利用生物育種技術,來創制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一些種源。20多年來的收集整理和我們自己的創制,現在有1萬多份的種質資源。”
目前,山東設施蔬菜自主品種占比達到83%。從陸地到海洋,作為漁業大省,山東在種質保存、品種創新、繁育推廣等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水產良種覆蓋率達到55%。煙臺水產種業硅谷啟動建設,現有6家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密集程度居全國首位。
在煙臺萊州一家現代漁業產業園,6萬尾斑石鯛成魚正在收獲,第一時間運往南方市場,供應百姓的春節餐桌。“一條一斤六兩左右的魚,春節期間在南方市場上可以至少賣到兩百塊錢以上,但是在我們實現人工繁育之前,同樣大小的一條魚,在市場上至少要六七百塊錢。” 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龐尊方告訴記者。
價格的“親民化”源于育種技術的突破。萊州明波在國內首次突破了斑石鯛的人工繁育,并建成了全國唯一的斑石鯛繁育基地。從野生捕撈到人工繁育,如今市場上99.9%的斑石鯛產自這里。
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介紹說:“苗種的培育能力我們可以達到兩千萬尾以上。從上游端保證我們苗種的質量,這樣才能讓我們后續的養殖企業、養殖戶,保障他的經濟效益,來推動我們整個全國漁業的一個轉型。”
以種質為根基,以科研為先導,山東在省農業良種產業化工程的長期穩定支持下,攻克了小麥抗條銹病基因克隆等一系列重大關鍵育種技術,截至目前,已經累計收集保存農業種質資源45000余份,培育國審農作物新品種305個、省審1844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良種對糧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推廣研究員劉華榮表示:“ 山東的小麥幾乎都是我們自己的,現在主張引進材料,自主選育,形成人員的合力、技術的合力、資源的合力,育成廣適性的、高產優質的、各具特點的大品種,滿足糧食的生產的需要。”
閃電新聞記者 姚曉慧 濰坊臺 卞寧 李洪森 煙臺臺 劉博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