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2日訊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山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1995年,沂蒙山區在全國18個重點連片扶貧區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黨的十八大以后,沂蒙山區和全國一樣開始向全面小康進軍。從整體脫貧到全面小康,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為記錄歷史,1994年的春節,中央電視臺記者走進沂蒙山,拍攝了當時老區人民向貧困宣戰的決心與行動。20多年后,我們在今年春節再訪沂蒙山,探訪“水乳交融 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帶來的動力源泉。
春節前夕,在沂蒙六姐妹的家鄉——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她們的家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994年“沂蒙六姐妹”伊廷珍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接受記者采訪的視頻。伊廷珍兒子徐敏安告回憶說:“工作人員給了她一個香蕉吃了,她說,香蕉比地瓜好吃,地瓜供養了革命,現在過上了香蕉般甜甜的生活。”
如今,六姐妹已經故去,她們的家鄉也在新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沂蒙六姐妹”楊桂英的女兒公愛民告訴記者:“黨領導好,我們現在都栽了果樹了,一年收入兩三萬、四五萬的。”
孟良崮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的婦女納軍鞋、攤煎餅、護理傷病員,奮力擁軍支前,為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原蒙陰縣縣委書記劉宗元回憶說:“楊桂英同志帶著不滿周歲的孩子,去孟良崮戰役支前,孩子耳朵都震聾了。”
“沂蒙六姐妹”楊桂英的女兒公愛民說:“新中國成立以后堅持跟著黨走,干黨的工作。下地干活、整地、建水庫,母親不顧家,我們姊妹們光在家里,什么也撈不著吃,沒有啊。我母親還有這么一個殘疾兒子,問她她說我沒有困難。”
沂蒙山區條件艱苦,直到改革開放初期,包括六姐妹在內,當地絕大多數鄉親們依然過著貧困的生活。
原臨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孔令玉告訴記者:“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50塊錢以下的就有288萬人。”
1985年,臨沂被列入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名單,中央、省各級相繼撥付扶持資金和農業發展貸款。國家級貧困縣蒙陰,把果業種植作為山區扶貧的重點。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掀起了扶貧開發的熱潮。
原蒙陰縣縣委書記劉宗元說:“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精神,對全區的脫貧致富,對蒙陰的發展是一種無窮的精神力量。”
蒙陰果樹種植大戶公茂田表示,春天凌晨兩點挑水,每年春天挑三到四個月的水。
憑著沂蒙山人吃苦耐勞的干勁,石頭山上硬是結出了碩果。9年間,蒙陰縣果園從無到有,面積發展了20多萬畝。1994年春節,在沂蒙山區扶貧開發最吃勁的時候,媒體紛紛把焦點對準了這里。
原中央電視臺記者楊存豹說:“大娘那種樂觀的精神,實際上是浸透在它的文化和紅色土壤上建立起來的。”
隨后,沂蒙六姐妹被邀請去北京,登天安門、爬長城。他們受到的隆重歡迎,也鼓舞了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信心。1995年,臨沂在全國18個重點連片扶貧區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
原臨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孔令玉告訴記者:“七個貧困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就達到了1556元(脫貧標準500元)。雖然宣布脫貧,臨沂還有三大片比較貧困,還有5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
也是在這一年,家住野店鎮北晏子村的牛慶花,因為家里貧困,初中沒上完就輟學了。2012年,黨的十八大作出“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莊嚴承諾。從小聽著沂蒙六姐妹故事長大的牛慶花,也下定決心要擺脫貧困。
說干就干的牛慶花和丈夫一道,扛起了全家脫貧奔小康的重任。丈夫在外打工,她就在家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有20畝果園和100多頭豬。
牛慶花說:“我讓我兒子幫我干活,當我摟著我兒子晚上睡覺的時候,聞著我兒子頭上有豬屎味,心里特別難受。”
雖然心里委屈,但牛慶花還是像爺們一樣干活,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日子終于一天天好了起來。2015年底,全國范圍的脫貧攻堅戰正式打響。駐村 “第一書記”請來老師,辦電商培訓班,這讓牛慶花又找到一條新路子。
牛慶花說:“那時候賣桃太難了,所以我就想著多一條路子,能把桃和蘋果通過電商賣出去,還能賣更高的價格,多好啊,我就覺得這就是一個希望。”
牛慶花的網店,蜜桃銷售旺季一個月能賣到20萬斤。富起來的她又與本村16戶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幫助他們銷售果品、上崗就業。在她的帶動下,16戶鄉親都脫了貧,在牛慶花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怎么樣才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呢?
正在接受牛慶花指導的這個人叫朱云云,因為一場火災落下了終身殘疾。牛慶花幫助她干起了電商,讓她對日子重新有了盼頭。牛慶花告訴朱云云:“不管直播間人多人少,你得堅持。而且你需要發優質的短視頻。”
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牛慶花和鄉親們攜手堅持了6年。她也和曹淑云、于學艷、林西臻、劉加芹、王洋一起,被稱為新時期“沂蒙扶貧六姐妹”。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革命戰爭年代鑄就的沂蒙精神,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閃耀新時代的光芒。到2018年,沂蒙革命老區55.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經過兩年鞏固提升,已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