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 長島嚴守生態紅線,持續推進全域生態保護修復提質增效,全力打造全國海洋生態文明的長島樣板。
近日,在長島國家公園海洋生物本底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繁殖期的畫面。此前,這種鳥類很少在這里出現,從2018年開始,黃嘴白鷺來到長島繁衍生息,今年的數量更創下了歷史新高。
長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吳忠迅說:“今年我們在高山島監測到的黃嘴白鷺數量就達到了300多只,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黃嘴白鷺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只有在具備國家一級水質標準的海島才進行繁殖。前些年,因為過度捕撈和無序養殖,長島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鳥類數量跌入谷底。近年來,長島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完成近海養殖騰退1.8萬畝,旅游和自然岸線占比由38%提升至85%。構建起全域新能源旅游公交體系,率先實施全域生活垃圾分類,有居民島嶼裸露山體全部得以修復,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
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孫華君說:“三年來,長島PM10,PM2.5,海水COD等主要環境質量指標改善幅度達到了10%到60%,海水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標準。”
全域生態保護修復的同時,長島公安機關依據省人大審議通過的《山東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條例》,嚴厲打擊偷獵、盜捕珍稀鳥類,實現生態保護法治化。
煙臺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欽島派出所所長劉建華說:“這就是他們捕鳥常用的網,這邊主要是斑鳩,鷂子,還有貓頭鷹。咱現在把這個網線切了,這個網就廢了,廢了他們就不能再用了。”
長島生態環境的改善,吸引黃嘴白鷺等新種類海鳥的到來,也帶動旅游產業提升。長島獲批全國首個海上3A景區,并對舊有的漁家樂和民宿進行提升改造,實現進島游客“過夜游”比例由2017年的45%提高到2020年的71%。
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蔣麗燕說:“今年五一期間,我們長島進島游客累計達到78000多人,日均進島游客恢復到2019年的96%。可以說長島海上生態游已經成為長島全域旅游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