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6月30日訊 25年堅守鄉(xiāng)村振興陣地,書寫無悔人生。人民楷模朱彥夫的事跡正在山東省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上展出。今天就讓我們聆聽他的故事。
“與其腐爛,不如燃燒”,這是朱彥夫在日記里寫下的錚錚誓言,如今,這一幕被定格在山東省博物館的主題展墻上,由于老人身體不便,大女兒朱向華替父親來到展會現(xiàn)場。
朱彥夫女兒朱向華說:“他參加過上百次戰(zhàn)斗,抗美援朝長津湖戰(zhàn)斗受傷截肢的時候,我父親才17歲,昏迷93天醒來以后,一看他的手也沒了,腳也沒了。那時候他就想,我要一輩子躺在床上讓人家照顧嗎?”
1956年,朱彥夫從山東省榮軍休養(yǎng)院回到家鄉(xiāng)沂源縣張家泉村,決心身體力行干出一番事業(yè),并在全村黨員的選舉下當上村黨支書。
“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朱彥夫說:“群眾的疾苦也是自己的疾苦,群眾的困難也是我的困難,用自己的微弱的光溫,把這塊土地搞得好一些,讓廣大群眾能吃得上、能穿得上、能過上溫飽的日子。”
他從端飯碗、拄拐走路開始練習,直到戴上17斤重的假肢,親自帶領(lǐng)村民打水井、架電線、填溝造田。二十多年來,他的足跡和身影遍布張家泉村大大小小的路。有一次,朱彥夫下井查看情況,沒走幾步,假肢和腿接觸的地方就傳來鉆心的疼。
朱彥夫女兒朱向華說:“回來的時候,他磨破的地方流的血和汗都凍在一塊了,當時我們都掉淚了,我母親就說他,你這是拼命啊。這是當書記嗎?這是拼命啊。”
干了25年的村支書,朱彥夫把自己絕大多數(shù)的撫恤金拿出來用于鄉(xiāng)村建設(shè)和幫助困難群眾,他開辦的夜校、帶領(lǐng)大伙填土造的地,現(xiàn)在都成了張家泉村的旅游景點,依然在為村民們帶來財富。
“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朱彥夫說:“黨叫你干啥就干啥,在履行責任的時候犧牲了,受傷了,這些都是應(yīng)該的,必需的,我們毫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