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6日訊 9月16日,《問政山東》播出第112期,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受問政。在威海臨港區臺灣路與臺北路交界處,有一片空空蕩蕩的廠房,沒有任何生產的跡象。
據廠區工作人員介紹,這片廠區為威海華拉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共占地32401平方米,最初是做工藝品加工項目。由于經營困難,2012年5月15日,公司計劃轉型生產潤滑油增效劑、汽柴油增效劑等系列產品,但是一直沒有啟動。現在,公司常駐人員不到10人。今年8月,威海華拉利能源科技公司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又改成專用化學產品銷售。
威海華拉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潤滑油停產了幾年了,經營困難。廠方找了很多企業求合作,但是想接手的人很少。
《威海市區閑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處置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將項目停產、半停產或者廠房長期閑置的國有建設用地應認定為低效利用土地。為什么這個地塊處于低效利用的狀態會長達近十年之久呢?
威海臨港經開區管委會商務局招商科負責人也承認,前期在招引的過程中,對項目的研判不準。在后期市場分析過程中,也存在短板。
2013年11月,威海臨港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區域內的產業發展重點定位為新材料及應用、機電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那么,這個當初因招商引資研判不準導致土地低效利用的項目也明顯不符合當前的產業規劃要求,相關部門是如何處置的呢?
威海臨港經開區管委會商務局招商科負責人介紹:“招引這個項目不容易,企業自己也積極尋找轉型升級。管委會也幫著介紹了六七家企業,但是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達成合作意向。”
根據經開區商務局的說法,他們現在仍然想把盤活企業作為首選,但是根據《威海市人民政府關于規范土地市場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要求,對于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應采取限期開發、依法轉讓、協議收回、兼并重組等方式處置。主管部門是否有進一步的措施呢?
威海臨港經開區管委會建設局國土規劃管理科負責人還說:“2014年、2016年、2018年,管委會曾先后三次約談該企業負責人,督促他們趕緊開工建設。”
在問政現場,威海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林強表示:“這個項目,管委會一直沒有放棄。開始企業想通過自身的實力來轉型,但是一直不成功。后來,管委會又幫助洽談幾家新的合作伙伴,現在已經有意向企業雙方洽談得非常好。原先存在的一些涉法涉訴方面的問題,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個項目有望很快盤活。”
閃電新聞記者 老客 夏華 王菁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