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中,4次提到濟南,9次提到黃河三角洲,此外《綱要》還提到,支持山東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天津至濰坊(煙臺)等鐵路建設等山東元素。
國家新區:4次提到濟南,“起步區”是《綱要》中唯一支持建設的新區
記者梳理發現,《綱要》中濟南被點名4次。分別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加快形成濟南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的東西向大通道;提升濟南、呼和浩特、太原、銀川、蘭州、西寧等區域樞紐機場功能;支持西安、鄭州、濟南等沿黃大城市建立對接國際規則標準、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優質要素的體制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綱要》中唯一支持建設的新區。
此外,《綱要》明確提出要“培育經濟增長極,打造開放通道樞紐,帶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哪些城市最有希望成為“增長極”?
《綱要》提出,構建形成黃河流域“一軸兩區五極”的發展動力格局,促進地區間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其中,“五極”,是指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和蘭州—西寧城市群等,是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和黃河流域人口、生產力布局的主要載體。
從《綱要》來看,在戰略布局中提出“五極”的同時,在“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部分,還明確要構建濟南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的“一字型”東西向大通道。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鄭州,以及GDP萬億城市濟南,無疑是最有競爭力的“種子選手”。
生態治理:推進下游濕地保護,9次提到黃河三角洲
《綱要》提出,要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加大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促進黃河下游河道生態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態環境改善,開展灘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生態保護與人口經濟協調發展。
保護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研究編制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規劃,謀劃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保障河口濕地生態流量,創造條件穩步推進退塘還河、退耕還濕、退田還灘,實施清水溝、刁口河流路生態補水等工程,連通河口水系,擴大自然濕地面積。恢復黃河三角洲岸線自然延伸趨勢。支持黃河三角洲濕地與重要鳥類棲息地、濕地聯合申遺。
其實,保護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山東做了大量工作,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黃河口生態條件的改善:1992年,保護區鳥類有187種,1995年達到265種,2000年有283種……截至目前,保護區觀測到鳥類370種,其中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24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大天鵝、灰鶴等二級保護鳥類64種。
跨區域通道建設:強化天津至濰坊(煙臺)等鐵路建設
《綱要》提出,強化黃河“幾”字彎地區至北京、天津大通道建設,推進雄安至忻州、天津至濰坊(煙臺)等鐵路建設,快捷連通黃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區。
根據此前報道,東營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東營市交通運輸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重點工作進展情況表(2021年第一季度),其中披露了京滬高鐵輔助通道津濰段全線完成會簽。
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又叫京滬高鐵二線,和濰煙鐵路,是“一項工程兩個分支”。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北南兩端連通京滬兩座中國最重要的城市,經過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幾個省市,全長約1200多公里,其中河北段不到100公里,山東段長達500公里,江蘇段也有400多公里,京滬高鐵二線在山東境內的路段最長,縱穿山東腹部,對山東的意義重大。
區域協同發展:支持山東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
《綱要》提出,支持山西、內蒙古、山東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科技創新、金融、新興產業、能源等合作,健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與水源區對口協作機制。
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山東一直在行動。2021年1月,山東積極對接京津冀 “京津冀魯協同發展企業聯盟”正式揭牌成立。2021年7月,由京津冀魯協同發展企業聯盟發起的“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在山東工研院舉行成立儀式。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之一是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據此看來,推動山東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其區域比較優勢,加速形成多層次主體協同發展的新空間、新引擎,這正是實現“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