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日訊 為全面提升城市更新工作水平,加強規劃引領,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委托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編制了《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2021-2035)》(以下簡稱《專項規劃》),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10月29日-11月28日。《專項規劃》明確了濟南城市更新近期重點任務,將落實“新十字”發展方針,圍繞加快“中優”戰略推進,近期重點打造 5 大片區,完成 55 項行動任務。包括加強古城片區保護提升,推進老商埠片區保護復興,推進小清河--黃河之間地區更新建設,推進洪樓廣場片區改造提升,打造大千佛山景區。促進工業遺產賦能產業發展,推進“一廊三區多點”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綜合工程建設。加快二環內老舊廠區更新改造,推進黃河南岸片區舊廠區騰退,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促進膠濟鐵路沿線舊工業廠區產業升級,發展創新創意產業;構建齊魯科創大走廊和智能智造走廊,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主引擎。
構建“歷史城區”“二環以內”“中心城區”“市域范圍內其它建成區” 四大更新圈層
第一圈層即歷史城區。重點加強歷史文化要素保護,恢復老城肌理格局及傳統風貌,提升空間環境品質,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嚴控新建項目高度、體量及規模,探索可持續的更新實施模式。
第二圈層即二環以內。更新重點區域持續疏解老城非核心功能,包括疏解一般制造業、普通倉儲物流、區域性批發市場等功能。明確“五類”重點更新區域,包括舊住區及城中村,公園、山體、流域等景觀地區,重要道路、軌道沿線空間,古城、商埠區、泉城特色風貌帶等重要風貌區和小清河特色文化帶。
第三圈層即中心城區。以舊廠區、舊村莊及舊住區改造為重點,保障高精尖新技術產業用地供給,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業,提高產出效益。推動國際醫學中心、大學城等區域更新,促進“學、研、產、城”全面融合。加強舊住區改造及精細化治理,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布局。
第四圈層即市域范圍內其它建成區。以舊村莊及舊住區改造為重點,積極引導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內現狀舊村莊更新改造,助力北部建設全面起勢;加大章丘區、萊蕪區、鋼城區、濟陽區老城區內舊住區、舊村莊改造提升力度,推動舊工業廠區轉型升級;改造平陰縣、商河縣內舊住區、舊村莊,強化綜合服務能力,改善縣城人居環境。
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推動存量低效空間產業提效
歷史城區強化“文、商、旅、服”等主導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密集區的優勢,建設文化服務產業集聚區,引導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服務等相關產業集聚,推進“古城-商埠”整治與復興,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
二環以內推動工業功能轉換,發展創新產業,改造升級老舊商業區。逐步將傳統工業區、零散工業區置換為總部辦公、品質商業、商務服務、數字經濟及文化遺產展示等空間,為高端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空間載體。改造提質一批老舊商業區,注重與周邊資源有機融合、良性互動,將現代化商業設施建設與傳統泉城特色商業旅游文化融為一體,建設新型消費場景。盤活低效用地,結合科教資源優勢培育創業、創新、創意產業。
中心城區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業及新興產業,提高產出效益。疏解調遷一般制造業,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業及新興產業。加強黃河、小清河生態廊道沿線的丁太魯片區、宋劉片區等重點區域更新;推進東部城區董家鐵路貨運樞紐及東客站、濟鋼片區更新;推動西部城區七賢楊莊片區、臘山東側片區、黨家片區等重點區域更新。
推動齊魯科創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兩側舊村莊騰退;保障金融總部、現代商務、高新技術產業更新用地供給,促進中央商務區功能提升。整合科研院校周邊更新用地,促進“學、研、產、城”全面融合,保障公共資源及生活服務供給。
市域范圍內其他建成區更新改造舊廠區,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保障產業用地供給。推動章丘、萊蕪、鋼城、濟陽區既有產業園的提質增效,推進平陰、商河縣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承接京津及主城區相關產業轉移。通過舊住區、舊村莊、舊市場功能置換,保障產業用地及相關服務配套設施供給。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彰顯泉城特色風貌
嚴格落實保護要求,延續歷史肌理及傳統風貌,推動歷史城區保護與復興。重點推進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及商埠區漸進式更新,避免大拆大建,挖掘機會空間,防止過度商業化。利用特色文化資源,注重空間文化場景塑造,推動各類文化場景展示、老字號 IP 活化、歷史資源特色彰顯等工作。
保護泉水資源,遺產區內各項更新活動須將“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剛性要求作為前置條件。統籌“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核心地區的泉水公共空間整治、文化旅游線路提升、交通組織優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為講述泉水故事,彰顯泉城文化提供支撐保障。
以“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為契機,重點實施泉水申遺環境整治、泉水展示系統、泉水周邊業態升級、泉水空間活力提升等各項更新任務。
開展黃河沿岸生態修復,實施黃河濟南段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打造黃河生態保護帶。加強黃河沿岸文化遺產保護,實施濼口古渡口、百年鐵路橋等沿黃重要文化遺跡保護與修復等工程。加快打造黃河文化教育基地,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不斷壯大黃河文旅工程,整合沿黃自然生態人文資源,展現黃河風采、齊魯風范、泉城風韻。
加強重點地區建設指引,彰顯“山泉湖河城”一體的城市特色。合理調整城市重點區域建筑高度,貫通山水視線廊道,對廊道內超高建筑進行逐步降層或拆除。按照濟南風貌分區引導管控要求,完善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的風貌形象。加強主次干道沿線、城郊結合部、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存量用地的環境整治,提高美化水平。結合機場、鐵路客站等交通樞紐建設及周邊片區更新,打造具有濟南特色的門戶形象。
促進民生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高質量完成老舊小區“基礎類”改造,逐步推進“完善類”及“提升類”改造。積極開展適老化改造,建設無障礙設施,推動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利用現狀房屋和小區公共空間補充配套設施、增加停車設施。以社區為單位,統籌各類設施。落實共建共享理念,組織調動居民、小區關聯單位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落實十五分鐘生活圈建設要求,建設綜合功能街區。更新騰退空間優先用于補足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向多元共享轉變,集約利用城市空間。進一步推動完整居住社區建設,完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社區管理機制等建設,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
改善城市開放空間品質,打造“公園城市”,建設“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尋找機會用地,鼓勵小微空間更新留白增綠。
按照相關規劃,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建設。結合更新片區的用地布局,合理優化控規路網,適度補充加密支路網,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加快沿鐵路軌道、沿主要干道以及軌道交通接駁換乘樞紐周邊地區的更新改造。重點對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站點周邊用地進行整合和功能調整,助推TOD 建設,促進場站立體化、綜合化、一體化可持續發展。
推動節能減碳,促進生態綠色建設
在更新過程中,防止“大拆大建”,除違法建筑和被鑒定為危房且無修繕保留價值的建筑外,不大規模、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筑,原則上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筑面積不應大于現狀總建筑面積的 20%。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科學評估、審慎處置既有建筑,節約資源能源。
全面推進既有建筑綠色節能改造,進一步研究制定改造建筑適應性節能標準。對更新片區內新建建筑,落實相關規定,執行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通過光儲直柔、低碳生態、廢棄物再利用等技術,試點推進零碳建筑、零碳園區、零碳社區建設。
加快形成分片連廊、疏密有序的公交專用及慢行交通網絡布局。在更新過程中,加強公交車場、首末站等場站建設,保障公交場站用地,提高公共交通的整體服務水平。在人口密度、車流量較大的更新片區,結合公共交通站點布置、盤活存量停車空間。在古城區、商埠區、商業中心、居住集聚區建設“交通慢行區”。鼓勵新能源汽車上路,在城市更新中補充完善新能源配套設施。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對于生態紅線內已有建設項目,逐步實施拆除復綠。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加強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片區聯動或跨區協同,通過連片成片規劃以及轉移支付機制,對生態用地改造進行合理補償。
《專項規劃》明確,引入社會力量和資本,加強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對國有歷史建筑,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選擇符合要求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出租或出讓,給予減免國有歷史建筑租金、放寬國有歷史建筑承租年限等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參與保護工作。非國有歷史建筑以收購、產權置換等方式鼓勵、支持保護責任人通過功能置換、兼容使用、經營權轉讓、合作入股等多種形式促進其活化利用。居民按照保護圖則的要求維護修繕歷史建筑時,可以按照《濟南市歷史建筑修繕維護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向市或縣(區)人民政府申請補助。
另外,城中村采取拆除重建為主、綜合整治為輔的更新方式。二環以內、城市建設重點片區和城市重大設施建設涉及的城中村,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注重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整合土地資源,保障產業用地供給及重要設施建設。其他一般地區的城中村,通過綜合整治的方式改善基礎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增加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空間品質,改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