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學生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近日,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落幕,來自山東省實驗中學的李辰洋和范泊如兩位學生榮獲國家一等獎。那么,一篇優秀的作文是如何錘煉出來的?今天,我們一起對話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聽聽他們關于好作文的故事。
極限三小時 腦力和速度的雙重考驗
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總決賽是在線上進行,一邊是線上監考,一邊是鍵盤打字,這與學生們平時的寫作環境和方式完全不同。不僅考驗學生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同時對于他們的打字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時間沒有控制好,很有可能會無法完成作文的寫作。“寫作時間要求三個小時,我從六點半開始打字,個人感覺沒有停下來過。8點半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要寫不完了,得趕快收尾了。一直打到9點28分,我印象特別深刻。”李辰洋說。
閱讀打基礎 有輸入才有輸出
多讀書才能多思考,多讀書才能有產出。當問及作文寫作經驗時,李辰洋和范泊如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多讀書”三個字。
“我的經驗就是多讀書。”李辰洋說,相比于文學,他更喜歡歷史。他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并不高,但是一直帶著他看歷史類的書籍。“我喜歡讀套書,最開始看易中天的《中華史》,慢慢開始讀《史記》《資治通鑒》類的古文。”李辰洋表示,自身學業和閱讀是沒有任何沖突的。如果將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看書,那么不僅能學到知識,自己的分數也能提高。
閱讀來源于興趣,李辰洋是這樣,正在讀高一的范泊如更是如此。但是,相比于前者,范泊如每個階段都有自己所感興趣的書,“閱讀類型取決于對什么書感興趣。我初中時比較喜歡散文,初二初三比較喜歡故事性的、啟發性的書。高中看的比較雜,我還看過一些推理小說,各方面的書都有一些獵取。”
自身的閱讀興趣固然重要,但是也離不開一個良好環境的熏陶。據悉,山東省實驗中學一直以來都重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積極為學生創造各種寫作的機會。自1998年起,學校就已經開始組織學生們參加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閱讀教學除了課本的內容,還有整本書的閱讀、詩文選讀以及推薦書目閱讀。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我們創立了《空間》,專門用來收錄學生的文學作品。”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李滿告訴記者。
善于思考 體驗生活
閱讀是輸入,關鍵在于如何輸出。據了解,今年總決賽的題目有兩個,第一個是關于“時間”的主題,而第二個則是關于“世界難題”的主題。“時間”成為李辰洋和范泊如兩人的首選項。
時間,看似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要想把它講透、講清楚,那可是個技術活,更何況要在三小時內作出一個完整的作品。這時候,多年的知識儲備成為“神兵利器”。“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覺,我就躺在床上瞎想一些東西。每一天都在前一天的基礎上想,腦海中就有了一個很朦朧的框架。我看的第一本書是《魯迅全集》,看完之后就有了一些想法,但又表達不出,只好落于筆端,老師看過之后也比較認可。”李辰洋說。
藝術來源于生活,優秀的作文也來自于生活的體驗。范泊如提到,“寫作過程中,我覺得主要就是真情實感。寫作文必須要有很多生活的素材,我比較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得不一樣。你自己經歷的事情,它會有你自己的特色,別人也寫不出來。寫的時候真的是心有所動的,就會顯得特別的生動。”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張洪波 實習記者 宋俁昕 鄭珂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