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9日訊 4月26日,是曹縣魏灣鎮李小屯村草柳編集散點收貨和發單的日子。午飯過后,前來交貨和接單的村民絡繹不絕。
李小屯村草柳編加工點老板告訴記者:“一年來,產值的話能做到六七百萬吧。”
像這樣的集散點,整個魏灣鎮有很多。在魏灣鎮土生土長的陳東景對這些集散點了如指掌。作為曹縣柳編代表性傳承人,他時常到村里教村民柳編和草編技藝。集散點里各式各樣的草柳編花型也大多出自他手。
國家級非遺項目曹縣柳編編織技藝菏澤市級傳承人陳東景說:“我從20歲開始柳編,今年就50啦。難度比較大的,這叫花筐,這個沒花形的好編,現在我在創花形,想著辦法創造出花形來,創好了,外國客商相中了,大家受益。”
曹縣柳編于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最早是用曹縣境內的杞柳編織而成。長期以來,當地民眾就地取材,家家戶戶以柳編為生。曹縣的草柳編產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曹縣很多村里成立了柳編生產隊,陳東景是第一批參與的人。當時的柳編產品主要是外貿為主,效益很高。
從此之后,曹縣的柳編逐漸產業化,一步步做大做強。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柳編材料逐漸被水草、玻璃、塑料等新型材質所代替,也衍生出了更多品類的產品,進一步擴大了產業規模。
曹縣文旅局局長孔繁星表示:“曹縣草柳編主要集中在魏灣、清荷、倪集、普連集等鎮街,并逐漸向周邊發展,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模式。草柳編工藝品種達3萬多個,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萬件。”
現在以曹縣柳編為基點延伸出來的草柳編產業已經成為曹縣的主要產業。其產業產值、出口額已經占到全縣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額的10%以上。可以說每8戶農民中就有1戶從事草柳編生產,年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今年以來,曹縣全力打造“山東手造”傳統手工藝區域公用品牌,努力讓非遺等傳統工藝“活”起來的同時,真正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