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7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走在前、開新局”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邀請相關負責人介紹爭當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潘克厚就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方面的具體措施進行了介紹。
堅持以目標定任務,試行新型科研任務組織模式。聚焦國家長遠目標和重大需求,建立高端智庫平臺“鰲山論壇”,凝練海洋領域重大項目,醞釀發起大科學計劃。在“透明海洋”“藍色藥庫”“深藍漁業”等重大任務預研的基礎上,面向“十四五”自主設立一批“鰲山科技創新計劃”“問海計劃”“前沿技術自由探索”項目,瞄準前沿科學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及引領未來發展的顛覆性技術等不同方向,以“擇優委托”“揭榜掛帥”“賽馬”等新型科研項目組織方式,強化提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跨領域、跨學科的協同攻關能力,加快產出一批原創性、戰略性、集成性創新成果,為我省開展新一輪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堅持以任務定團隊,組建高水平創新隊伍。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探索完善“全職+全時雙聘+以任務匯人才”的科技創新隊伍建設之路。大力實施“鰲山人才”計劃,全職或柔性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師等。通過聘任領軍科學家和重大項目領銜科學家等形式,現已匯聚一支包括45位院士在內的2200余人的創新型隊伍。全面啟動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建立自主與聯合培養相結合的博士后培養新機制。成立6支“黨員先鋒隊”、1支“青年突擊隊”。
堅持以任務建平臺,夯實科研創新基礎。以提升經略海洋科技支撐能力為目標,對標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公共科研平臺。為支持“透明海洋”等任務實施,打造海洋數字孿生,構建集高性能計算和大數據融合分析于一體的海洋大數據支撐平臺,可提供從數據獲取、計算分析到應用研發全鏈條的超算技術支撐服務。集合全國13家單位的37艘科考船及“蛟龍號”等超過800臺/套船載設備,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深遠海科考船隊,累計共享船時超過5000天。此外,建成了智能超算與生物實測耦合的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國內海洋領域首個冷凍電鏡中心等。現有公共科研平臺已具備24種共享服務能力,2021年全年支撐科研項目261項。
堅持以任務匯資源,打造協同創新發展格局。以青島藍谷為核心,協調對接煙臺、濰坊、威海等省內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共建海底深部探測與開發平臺、水動力平臺、海上試驗場等。圍繞水下無人裝備、傳感器、新材料、新技術等方向,與中船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單位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協同攻關與集智創新。與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等6所港澳大學共建港澳海洋研究中心,逐步發揮出海洋科技開放合作的橋頭堡作用。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推進共建中俄北極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助力“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獲得全球每十年一次“第四屆(2029)世界海洋觀測大會”舉辦權,支撐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閃電新聞記者 于銘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