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4日訊 目前,社會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各地堅持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助老食堂模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事業發展格局。為了推進助老食堂的進一步發展,省政協委員徐言軍呼吁,社區(村)食堂要注重其公益屬性,真正發揮有益作用,讓社區食堂在市場與公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在社區長期生存。
山東省政協委員徐言軍
徐言軍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門應給予較為寬松的政策,如發放運營補貼、減免租金、免費提供運營空間;加強頂層設計,根據城市發展情況規劃布局社區食堂及相關產業鏈等,從而讓社區食堂在市場與公益之間找到平衡點。
集合社會力量,公益捐助出力。鼓勵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慈善機構、社區居民等捐款捐物或提供自愿服務,資金全都納入食堂運營的專項基金,提高養老服務供給水平。督促提升菜品及服務質量。社區食堂如何推行、如何真正發揮作用,仍需運營方與政府、社區等多方探索。比如,餐飲企業在餐品品質、服務及居民就餐體驗上練好內功,職能部門督促提升菜品及服務質量,街道、社區規范招商流程,政府針對社區特殊群體制定用餐補貼政策、助企紓困政策等。引入第三方正規餐飲企業。社區食堂雖然規模小,經營門道可不小,建議引入更專業、更正規的市場化運營力量,發揮規模效應,集中采購、提質降價,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確保食品安全。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科學穩妥地把社區食堂辦好,把民生實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