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2日訊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與螞蟻集團啟動戰略合作:由螞蟻集團在三年內再捐資1億元,通過公益項目“螞蟻森林”支持渾善達克沙地的生態治理。這1億元將用于當地林草生態的修復保護、沙化土地的治理,為助力科技興林、林草產業發展和促進農牧民增收注入更多活力。
當天上午,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舉行的“螞蟻森林春種活動”中,螞蟻集團捐資支持的首批4萬多棵沙地云杉,由全國關心支持“螞蟻森林”的百余名各方代表親手啟動種植。據了解,這批沙地云杉是由全國3400多萬名網友在今年植樹節期間,用日常低碳生活積累的“綠色能量”,通過超1億人次的線上“澆水”申請種下。這片“綠色北疆共建林”在“世界地球日”當天,正式成為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的一部分。
“綠色北疆共建林”揭牌
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是我國自2018年起新建的3個規模化林場試點之一,持續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下開展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荒漠化治理,控制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當地生物多樣性。
據內蒙古林草局統計,2016年以來螞蟻集團通過“螞蟻森林”公益造林項目,已為內蒙古各地的生態治理累計捐資超過10億元,在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9個盟市的35個旗縣區,已種下梭梭、沙柳、花棒、沙棘、紅柳、楊柴、檸條、榆樹、樟子松、云杉、胡楊等樹種超過2億株,總面積超過200萬畝。
圖注:2016年種下的“螞蟻森林1號林”位于內蒙古阿拉善
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馬強表示,“螞蟻森林”公益造林在內蒙古實施七年來,有力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內蒙古大地增綠,為當地農牧民增收,充分體現了螞蟻集團的公益責任擔當。“公眾廣泛參與、企業公益捐贈以及公益組織落實執行”模式下的植樹造林活動,已成為內蒙古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京津冀地區和華北地區的重要水源地,在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在國家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的統一規劃下,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200萬畝,占全國同期治理任務的40%以上,年均造林1000多萬畝、種草3000多萬畝,均居全國之首。內蒙古的全民義務植樹總量超過20億株,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15年保持"雙減少",國土綠化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取得"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歷史性巨變。
2023螞蟻森林春種現場
“與國家數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和生態建設一線幾代人的努力相比,螞蟻森林‘林如其名’,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們相信‘此身雖微小,可擋一粒沙’,能在全國生態保護修復的統一規劃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螞蟻最大的榮幸。”螞蟻集團可持續綠色公益部總經理蔣琤表示,2016年至今,螞蟻森林已在全國種樹4億多棵,約一半種在了內蒙古,從第1棵到2億多棵,內蒙古是螞蟻森林的“第二故鄉”。
“螞蟻森林捐出的每一棵樹,都屬于國家、屬于社會。從七年前種下的第1棵樹出發,螞蟻森林一直在自我進化,積極融入更廣闊的社會全局。”據蔣琤介紹,“螞蟻森林生態綠色發展基金會”已于日前通過了民政部門的登記注冊。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該基金會引入螞蟻集團之外的理事機制進行管理,將與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公益組織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科普、環境研究等更多樣的合作。從“公益項目”到“公益基金會”的升級,這意味著螞蟻森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2023螞蟻森林春種現場
在“螞蟻森林春種活動”現場,內蒙古林草局將寫有“人人貢獻一點能量,棵棵守候一方綠色”的錦旗,正式授予支持參與“螞蟻森林”的社會各界代表。這些“螞蟻森林的朋友們”,包括多年低碳生活“攢能量”申請種下2000多棵樹的“低碳達人”,也有堅守荒漠為全國網友實現綠色心愿的“一線種樹人”,既有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現場數樹”的林業部門驗收員,也有通過衛星遙感在太空為螞蟻森林“檢查作業”的科學家,還有采訪調研社會綠色發展進程的“記錄者”。
“螞蟻森林是綠色發展的一面鏡子。通過它,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善舉,更應該看到社會各方都在積極推動著綠色環保,用實際行動貢獻著自己哪怕微弱的力量”,以螞蟻森林為采訪調研案例的紀錄片《碳路森林》即將公映,導演周軼君談到,歷時兩年拍攝采訪的過程,就是自己對人與自然關系理解的一次“全新旅程”,希望大家看了影片后也會有所觸動,并對綠色低碳有新的認知。她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還有很多人正在為保護地球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