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3-05-17 07:02:05
文/董光強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
01/在博物館遇見你
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觀察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這三者不可或缺。
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康有為認為博物館能“啟發國人之聰明,感動國人之心志”,在蔡元培先生看來,博物館可“增進普通人之智德”。
博物館是什么?它是一座跨越的“橋”,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是一本厚重的“書”,能夠豐富全社會的歷史文化滋養,值得細細品咂、慢慢尋味;它是一所“大學校”,是文物有效利用的重要平臺,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渠道。
(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典籍博物館日前啟用,首展“摶虛之境——孔孚文獻展”同時開展。圖源: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典籍博物館正式啟用,這是山東省建成的首家典籍博物館;濰坊青州博物館新館于5月15日開放,通過大量圖片、文字以及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讓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內涵,值得一提的是,東漢“宜子孫”玉璧原品首次展出……
(青州博物館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博物館,新館總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三大鎮館之寶“搬家”入住。視頻:青州融媒記者 曾銳)
今年年初,山東便提出實施博物館優化提升工程,可謂在推動山東博物館事業持續繁榮方面“立下了Flag”。比如,今年要高質量完成山東博物館通史展改陳項目;山東博物館、孔子博物館等要爭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加快山東考古博物館建設,支持濟南黃河文化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泰安市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等新館建設。開展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實施博物館跨界發展計劃、中小博物館質量提升行動,高質量開展館藏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
博物館是歷史的見證者、時光的守護者。相信在若干年后,當“現在”變為“歷史”,在“時光博物館”里穿越時空,你我定會再相逢……
02/走吧!去博物館
說起山東的博物館,類型之多元、館藏文物之豐富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這并不是一名山東人的自夸。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山東已注冊各級各類各所有制博物館從352家增長至603家,山東省博物館總量和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數量,非國有博物館數量、新晉級革命類博物館數量等6個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在2022年公布的《山東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5年內全省登記備案博物館總數不少于1000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達到150個。
(東營鹽文化博物館以工業游特色景點的模式,成為集鹽知識普及、鹽文化傳承、鹽項目體驗等于一體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面展示黃河三角洲鹽文化特色和鹽業發展歷程。圖源:視覺中國)
位于濟南的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以書信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在這里你可以感受見字如面、箋短情長;在青島,貝殼博物館、啤酒博物館、發飾博物館,頗具地方特色;到威海,一定要去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敬緬愛國將士,汲取精神力量。
覽黃河文化之壯闊,泰安東平戴村壩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悟運河文化之絢麗,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中國運河招幌博物館都必須“安排”。除了傳統概念理解上的博物館,還有不少特色博物館堪稱“寶藏”,值得去看看。中國課本博物館、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諸城恐龍博物館、淄博周村燒餅博物館、臺兒莊藥典博物館、北極星鐘表文化博物館等等都能滿足你的想象……
(游客在滕州市博物館參觀。圖源:視覺中國)
山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努力在“強富高優美”上下功夫、求實效,即經濟實力強、人民群眾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優、生態環境美。文明程度高就是要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優勢,深入推進文化“兩創”,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世界。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以博物館等為載體,汲古潤今,讓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雖任重道遠,山東蹄疾步穩,蓬勃向前。
03/博物館的N種“打開方式”
博物館集精結粹,走進它,我們思接千載、神交古人;愛上它,需要多管齊下、久久為功。
筆者看來,要在基礎工作、陳列展陳、服務能力、宣傳教育等方面做好特色、活化、傳播“三篇文章”,在打造、塑造、創造上謀篇布局、深耕厚積。
(眾多市民、游客在“五一”假期夜游蘇州博物館,領略歷史文化魅力,感受不一樣的夜生活。圖源:視覺中國)
做好特色文章,打造城市“文化會客廳”。博物館的發展,重在統籌、要在提升、貴在特色。要對專業博物館、專題博物館、產業博物館、特殊博物館等進行系統梳理,把鮮明特色變成獨特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家在什剎海、根在什剎海,恭王府博物館作出“社區博物館”的全新定位,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誠然,博物館建設不能“千館一面”,要避免同質化。每家都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發展現狀,有的處于賽道“第一陣營”,有的處于爬坡期,有的處于瓶頸期,我們需要進一步厘清思路,對癥“下藥”,科學精準發力。
譬如,可通過發展博物館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將各級博物館全面納入旅游線路,合理配置館內餐飲區、游客休息區、文創產品展賣區等,提升游客體驗;在技術賦能方面,應積極擁抱前沿技術,不斷提升游客體驗感和沉浸感。
(游客在遇見你博物館觀參觀“遇見梵高”沉浸式光影展。該展覽從4月2日持續到7月9日,讓觀眾沉浸式體驗荷蘭著名畫家梵高的生活。圖源:視覺中國)
做好活化文章,塑造網紅“打卡地”。對城市發展而言,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聲”還遠遠不夠。人民群眾愿不愿意去、周邊配套如何、能不能吸引更多游客主動分享“曬”感悟,這些綜合因素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破解之道的關鍵在于創新手段,優化服務,進一步探索可看、可玩、可參與、可帶走的體驗,讓博物館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文創熱”不斷升溫,各種“爆款”屢屢“出圈”。手機殼、冰箱貼、U盤、創意日歷、數字盲盒……逛完博物館,總有一個文創店讓你不禁駐足。難怪文創商店被網友親切稱為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
(游客在甘肅省博物館前展示“銅奔馬”文創雪糕。圖源:視覺中國)
前幾年,故宮口紅文創一經上架便迅速售罄。現如今,全國各地博物館開展了花式線上線下活動,比如,廣東韶關開展逛館尋寶、文創大展、集章換憨憨雪糕等項目,江蘇博物館舉辦“博覽、博學、博雅”三大系列百項特色活動等,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于5月17—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當地推出“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展覽,舉辦“有福之州博物館之夜”主題活動。做這些的目的很簡單——不斷滿足群眾的個性化追求和多元化消費需求,讓越來越多人享受到高品質文化服務。
傳承,既要有保護,也要有發展,既要有守正,也要有創新。以前我們講“老字號”,更多的是文化瑰寶的經典傳承,而現在,大家談論更多的是“新國潮”。博物館也是如此,如果一成不變,只能在固步自封中與受眾漸行漸遠。
(大型黃河文化溯源節目《館長來了》。圖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文旅頻道)
做好傳播文章,創造爆款“寶藏IP”。要通過全媒體傳播和數字化轉化等方式,推動博物館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全球,讓沉睡千年的博物館文化通過超級IP進一步提升生命力。
可喜的是,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涌現出了不少關于博物館、文物主題的優秀節目和網絡視聽作品。
考古時挖出一雙藍色的手是什么體驗?世界第一碗面條長什么樣?近日,大型黃河文化溯源節目《館長來了》火熱播出。
節目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聯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沿黃各省(區)文旅部門、電視臺聯合制作,并在沿黃九省(區)電視臺共同播出。沿黃九省(區)27家博物館聯席坐鎮,館長們攜“鎮館之寶”集結山東,依托文物故事解讀黃河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除了做好線上傳播,山東還注重加強國際交流。日前,“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文化和旅游推廣活動先后走進意大利羅馬和西班牙馬德里。山東博物館作為承辦單位之一參加推介,與意大利西波拉宮博物館、西班牙拉薩羅•加爾迪亞諾博物館和“巴特羅之家”博物館等當地文博機構交流洽談,簽署了友好合作備忘錄。
(5月16日,山東博物館推出的重磅展覽“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啟幕,一展看全“十大鎮館之寶”。視頻:閃電新聞記者 李靜怡 劉晨)
“博”覽數年,“館”藏天下。不妨帶著一份敬仰和好奇,帶著無垠的想象,去領略燦爛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思考和回答如何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
何以博物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