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4日訊 “78年啦,你重孫子也研究生畢業了,外孫女也考上大學了,您放心吧。”
時隔78年,李樹珍再次見到了父親的樣子,87歲的他抬起右手,向父親敬禮示意。
李樹珍回憶,父親當年是村子里的一名地下黨員,以教員的身份為掩護收集、傳遞敵人情報。小的時候,李樹珍還曾為父親做過偵察員。
“日本人在村子里設立了一個據點,要去看看戰壕的情況,我跟著一起去,回來以后,告訴父親壕溝有多寬多深。大約半年以后,這個碉堡就被端掉了。”
1945年春,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博興縣獨立營的二、三連、縣機關與區中隊共400多人正在陳戶店、河西村等一帶休整。時年5月,日軍糾集2000余人包圍陳戶店,并發起進攻。為掩護百姓撤離,博興縣獨立營180余人壯烈犧牲。
“在博興縣陳戶鎮有個烈士紀念塔,塔上面就有我爺爺的名字,因為那一次犧牲了很多人。”李建功烈士的孫女李迎新在查閱爺爺犧牲的相關資料時得知。
父親李建功犧牲后,李樹珍隱瞞了烈士遺孤的身份,毅然參軍入伍,繼承父親遺志。
“小時候看見八路軍跳遠、扔手榴彈,為了能夠參軍,我在家只練這兩樣。參軍后跳遠我是北海艦隊直屬隊第一名,扔手榴彈我能扔70米。”李樹珍驕傲地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樹珍心中父親的模樣漸漸模糊。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媒體得知畫像專家林宇輝可以通過后代的模樣,為烈士畫像,便輾轉與林宇輝取得聯系。
“李樹珍給了我兩張他大姑和三姑的照片,說父親和姑姑比較像,我看他兩個姑姑的臉型都屬于長方臉,在他姑姑和他自己的基礎上,我繪制出這位烈士的畫像。”林宇輝說。
“從小到大,爺爺就是一個傳說,活在老爹的嘴巴里、記憶里,每年八一建軍節的時候,民政局會給一些小禮物,小水壺什么的,證明家里有過一個先輩,是一個英雄,但是沒見過,這等于見到了。”李迎新說。
閃電新聞記者 王雷濤 實習 張文碩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