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一線采訪“隱形冠軍”和“小巨人”企業,通過系列融媒體產品,解開“小巨人”企業用創新打破行業發展瓶頸、突破技術壁壘的成功密碼;見證“小巨人”企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的舉措成效;以“小巨人”企業的“精而美”“小而強”生動呈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和廣闊前景。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指導,山東等9省市黨委網信辦主辦的“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于9月17日在威海啟動,并在威海、煙臺、濰坊、淄博、濟南5市開展為期5天的集中采訪。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8日訊 產值不斷翻升,工人卻僅有42人。3年間,威海寶威新材料投資5.2億元,按照“工業4.0”設計理念,打造了“5G+工業互聯網”體系智能工廠,入選省級智能工廠,實現了從“勞動力密集”向著智能制造的大跨越。
走進智能工廠,一個個機械手臂映入眼簾,它們在各自崗位上忙碌不停;不時有機器人穿梭其中,把物料精準送達;無數個“紗錠”以同樣的速度轉動,一根根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絲”被緩緩抽入“織布機”,最終形成一卷卷碳纖維預浸布。大到飛機、小到耳機,都有碳纖維預浸布的用武之地。
威海寶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波告訴記者,從物料進車間,到成品入庫,機器人間的“對話”就可以完成。“工廠內依托上萬個傳感器為鏈接,通過運用物聯網、AI、云數據庫、5G等技術,讓生產工業大數據縱向集成、無縫銜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作業。”
相較于傳統的人工生產,機器生產不僅能增加效率,還能將誤差縮至毫厘之間,提升品控。以賽事專用箭桿生產為例,重量和直度的誤差需要把控在微米之間,靠人工的經驗制作很難完成,但在智能工廠,因為有了會學習的機器人,產品合格率不斷提升。
“智能制造與自動化制造最大的區別在于有一個可以獨立學習和思考的‘大腦’,機器人不僅會分析失敗的原因,也會總結成功的經驗。當制作出一個近乎完美的箭桿后,機器人自動將數據進行記錄積累,在之后的生產中,不斷進行計算、調整、提高,進而達到整體品控的提升,且這種學習是不間斷的。”姜波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寶威新材料作為目前國內碳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它的這種智能工廠的生產模式,也為碳纖維產業智能化發展樹立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標桿。
姜波告訴記者,身處互聯網時代,光有智能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工廠又叫共享工廠,依托5G技術,無論你在世界何處,只要通過一個特定的IP地址,就可以實現對機器設備的遠程操控。”
只有快人一步,才能抓住機遇。對于未來,姜波表示,希望可以打造出一個超級工廠。“現在我們是局部的機器在學習,未來,希望可以打破機器之間的共享壁壘,讓機器集體學習、相互學習,實現人工智能的整體化,真正做到制造智能化,產品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