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6日訊 1月3日,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礦業機械專家,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原資深首席高級專家顧心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1月2日17時08分在山東省濟南市逝世,享年87歲。
顧心懌,男,漢族,上海市人,1937年1月23日出生。195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8月參加工作。先后在玉門油田、華北石油勘探處、勝利油田等單位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參加勝利油田初期勘探的第一口探井開始,顧心懌經歷了勝利油田開發建設的全過程,懷著對祖國和黨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他長期工作在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第一線,開創性完成了大直徑取心工具、鏈條抽油機、勝利一號坐底式鉆井船、勝利二號坐底式鉆井平臺、液壓蓄能修井機等多項技術發明與創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引領中國石油工程多領域邁入國際領先水平,為振興祖國石油科技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顧心懌是個愛“做夢” 的人,他的夢是石油的夢,也是科技的夢。小到機械運轉中的一個零件,大到如何發揮黃河三角洲港口的作用,他腦子里的點子總是層出不窮。他像一臺永遠不知疲倦的機器,高節奏、高效率地運轉著,讓一個又一個“幻想”從夢中走出來。
從“華一井”到“華七井” 他的足跡遍布這里
1956年,從中國燃料工業部干部學校畢業的顧心懌奔向了戈壁大漠玉門油田。在這里,擔任俄語翻譯的顧心懌平生第一次見到了石油井,并與石油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在玉門工作僅三個月,顧心懌就接到上級通知,被調到華北石油鉆探大隊蘇聯鉆井隊當翻譯,參加華北第一口探井——“華一井”的鉆探工作。一次,“華一井”因井漏發生嚴重事故,讓顧心懌萌生了刻苦學習鉆井技術、當一名石油機械專家的愿望。“要使中國強大,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老是跟著外國人后面爬,爬得再好,也是個老二。”于是,當上級要求翻譯人員回北京重新安排工作時,他選擇留在鉆井前線,成為華北石油勘探大隊的機械技術員。
1961年初,東營“華八井”開鉆。作為華北地區第一口出油井、勝利油田的發現井,“華八井”在顧心懌的心中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在這里,顧心懌設計、制作出了比原先巖心管斷面面積增加了4倍的新巖心管,成功取出了東營地區第一筒大直徑油砂巖心,為“華八井”的鉆探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大直徑取心工具是顧心懌取得的第一項科技成果,使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巨大威力,此后,他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科技創新之路。
勇于創造“第一” 他是閑不住的石油科技專家
“要做黨的肌體中的一顆健康的細胞,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為人類最美好的未來奮斗終身。”這是顧心懌在入黨志愿書中所說的,也是他一生努力踐行的承諾。在他入黨近70年的履歷上,記載著多個國家“第一”:我國第一臺鏈條抽油機的發明者、第一座淺海坐底式鉆井平臺的主持研制者、第一座極淺海步行坐底式鉆井平臺的主持研制者、世界第一臺蓄能修井機的主持研制者……顧心懌,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一個披荊斬棘永不停止的拓荒者,他把他的絕大部分精力都交給了他所鐘愛的祖國的石油事業,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2項、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1項,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傳道授業 他將科研種子種入校園
在年輕科技人才的成長與培養上,顧心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曾先后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石油科學研究院的兼職教授,還是中國石油大學的兼職博士生導師。兼職不兼薪,這是他一貫堅持的原則,他常說:“如果需要我做一些講課,我會盡力去做,但是不必要簽約拿報酬的。”對于別人的請教,他總是毫無保留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年輕科技人員嶄露頭角。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顧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