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9日訊 4月16日至4月18日晚,以解讀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片《文明風盛新時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在第一集《理論進萬家》、第二集《服務聚民心》和第三集《新風育新人》中,分別報道了山東“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青島市新時代結婚禮堂、平度市“莊戶學院”、榮成市暖心食堂等工作經驗,展現山東新時代文明實踐扎實推進、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實際進展,彰顯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生活的火熱實踐。
青島市新時代結婚禮堂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的新風尚中,山東青島的新時代結婚禮堂,尤其獲得年輕人的青睞。
從2018年開始,青島市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為契機,推進新時代結婚禮堂建設工作,借著這股新風,一對對新人迎來了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非常特別的一場婚禮,大家也是覺得耳目一新?!?/p>
“因為大家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婚禮),來了以后都(問),婚禮還可以這樣辦么?我說對,還可以這樣辦。雖然減去了一些儀式,但是大大提升了幸福感,增加了很多美好的回憶?!?/p>
新時代結婚禮堂的場地,從最初的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 站),拓展到青島各地景區景點、公益飯店、公園民宿、網紅打卡地等,新人化妝、禮服、喜糖等費用成本,通過企業植入的形式得到置換,極大地降低了結婚成本?;槎Y過程中,依托志愿服務,免費為新人舉辦時尚簡約的新式婚禮,廣大志愿者利用各自的專業特長,為新時代婚禮做全方位服務。
經過五年的培育發展,青島共建新時代結婚禮堂132個,組織了個人及集體婚禮806場,2000余對新人參加。
青島市新時代結婚禮堂,逐步形成獨具青島特色的文明婚慶新模式,成為越來越多新人的新選擇、新去處,文明新風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選擇參加這個新時代的婚禮,感到這個婚禮既簡約而且還很隆重,還能得到全社會的祝福,我感到非常滿意?!?/p>
一個新時代結婚禮堂,是一處志愿服務舞臺。一場新時代婚禮,就是一次文明實踐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通過一系列舉措,引導群眾思想觀念變化,有效促進好風氣的形成,提升了群眾文明素養和精神風貌。
平度市“莊戶學院”
王桂欣,是山東省平度市仁兆鎮沙北頭村的一名地道的農民,小學文化的他卻建起一個實實在在的“莊戶學院”,學院的老師是“大姜師傅”“芋頭師傅”、種植大戶、蔬菜購銷大戶,學院的課程有“土地熏蒸消毒”“大棚蔬菜管理”“套餐種植知識”等,“莊戶學院”定期組織“農師傅”們為村民授課,培養了一大批種植能手。
“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了嘛,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是一個大的戰略,新科技把白菜種好了,白菜增產了,農民增收了?!?/p>
就在這個“莊戶學院”,沙北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已有的技術培訓課程,圍繞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明禮儀、科學文化、法律法規等主題設置學習和實踐內容,緊密聯系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開展菜單式教學,使農民培訓這份營養豐富的“免費午餐”更好滿足農民的胃口。
“莊戶學院”讓沙北頭村的老百姓口袋鼓了起來,新時代文明實踐則讓他們的思想富了起來。
“老百姓來了以后,對這個事非常贊成擁護,經常地過來學習,你看他們各個村戶的過來在這學,確實好?!?/p>
“現在群眾和黨都是一條心,都是跟共產黨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老百姓(的好日子),沒有這些的領導,咱老百姓怎么能行,也富不起來,老百姓也支持領導,都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把這國家才能富起來?!?/p>
王桂仁是“莊戶學院”里的知名“講師”,種植大棚、田間地頭就是他的講臺和課堂。在手把手給鄉親傳授種植技術的同時,黨的創新理論伴著泥土的芳香,扎根到了老百姓的心里。
“莊戶學院”為文明實踐注入特色與活力,文明實踐也給“莊戶學院”帶來嶄新的生命力。參照沙北頭村“莊戶學院”的做法,仁兆鎮91家新時代文明實踐“莊戶學院”全線開課,“莊戶學院”的帶頭人、種植能人們紛紛化身為文明實踐志愿者,把講理論和搞發展、傳技術相結合,在傳授農業“致富經”的過程中,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鄉村振興等重要論述,講在新思想指引下產生的新變化,讓群眾一聽就懂,受到觸動,發自內心聽黨話,跟黨走。
榮成市暖心食堂
“沒有這么個創舉,我們這些80歲老人得不到今天這樣的幸福,做的飯菜非??煽?,服務態度比春天還溫暖?!薄瓣P心老年人生活,這食堂里面的工作人員,菜做得非常爽口,我覺得非常滿意?!鼻皝怼芭氖程谩本筒偷睦先藗冋f道。
這是榮成市東島劉家村暖人心田的一幕?!芭氖程谩笔菢s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圍繞服務群眾打造的重點工程。2019年開始,榮成市探索發展農村“暖心食堂”,免費為8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每天提供至少一餐熱飯,這一舉措得到當地社會的強烈支持。
“當時我們把‘暖心食堂’建起來之后,設備是有的,但是米、面、油、魚在哪弄?我就發了一個朋友圈,當時有很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魚、捐面、捐米?!睒s成市東島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劉俊軍說道。
食材問題在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順利解決,但是每天的飯菜由誰來做呢?榮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動廣大農村婦女成立“巧廚娘”志愿團隊。
“肯定都有老這一天,現在的他們就是將來的我們。”東島劉家村“暖心食堂”志愿者張紅珍說道。
東島劉家村“暖心食堂”志愿者畢秋霞說,“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眼下黨和政府對老年人這么關懷,我們都積極報名,這些老年人都挺高興的。看他們吃得好,我心情真好,更愿意來干?!?/p>
東島劉家村“暖心食堂”的巧廚娘志愿服務本來建了6個組,然而由于村民們的積極參與,經常會出現無法輪崗的情況。后面排隊的小組著急要上崗,而正在服務的小組卻舍不得下崗。
“全體志愿者,大家注意了!咱村‘暖心食堂’‘巧廚娘’排班這個周已經輪到第三組了,大家都知道我們是兩周一輪,到時候了大家要自覺地往后排,也給后面的‘巧廚娘’一些機會,讓大家伙都能到咱村‘暖心食堂’做點事!”
榮成市東島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劉俊軍說,“我覺得新時代文明實踐能轉變一個人的思想,就像學習雷鋒一樣,學習他那種精神。在這種精神帶動下,村集體的事就是我們村老百姓的事,但是我們村集體也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我們整個形成了一個大家庭?!?/p>
其實“暖心食堂”解決的不僅僅是當地老年人的一餐熱飯。食堂開辦之初,榮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把它定位成服務群眾的陣地,主要的工作思路就是如何通過這個陣地服務好群眾、凝聚起民心。
吃飯不是老人們來到“暖心食堂”的唯一目的,志愿者們組織的餐前活動也是老人們喜歡的節目之一。志愿者們與老人聊家常、說變化、談政策,讓“暖心食堂”成為關愛老人的愛心驛站、傳播文明的大眾平臺。
每到周末,當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學生到“暖心食堂”,與“巧廚娘”們一同,為老人們擇菜、洗菜、做飯、陪就餐老人聊天,用平凡的實際行動將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如今,“暖心食堂”在榮成有514家,覆蓋66.6%的村居,“巧廚娘”志愿者發展到1.2萬人,每周至少提供5次免費午餐,日均服務老人1.5萬人次。小小的食堂,不僅在物質生活上關心老人,更從精神上給予關愛。
“暖心食堂”的溫暖,不僅僅停留在東島劉家村。山東省聚焦群眾所需所盼,在全省范圍打造“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圍繞“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精準對接服務,大家紛紛點贊,老百姓需要什么服務,他們就送什么服務。紅馬甲在當地人的眼中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最醒目的標識,一件件紅馬甲就是一面面旗幟,把黨和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把這份關心呵護送到群眾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