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3月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介紹山東加快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情況。
四大領域交出亮眼成績單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202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產業升級態勢強勁。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35個、居全國首位,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5萬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萬家,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達到6個。
降碳減污成效明顯。累計審核碳排放減量替代項目70余個,減少碳排放500余萬噸;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9.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能源結構加快調整。在建在運核電裝機突破142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達到542.4萬千瓦、居全國第三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15億千瓦、占比達到48.3%,歷史性超過煤電。
市場活力高效迸發。全領域推進“無證明之省”建設,開展電子證照應用9.8億余次,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民營資本首次進入核電等領域。
明確未來五年總體目標
山東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實施路徑。
到2027年,先行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5%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6億千瓦左右,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上示范先行,形成一批首創性、開拓性改革經驗。到2030年,新質生產力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決定性成效。
錨定兩大主攻方向
根據最新《意見》,山東錨定兩大主攻方向:
新質生產力培育:計劃每年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50項重大產業攻關項目,重點建設空天動力、深地探測等大科學裝置,打造世界級高端石化、先進鋼鐵基地,構建全省算力資源“一張圖”。
全面綠色轉型:加速發展核能、風能等零碳能源,推進“核動未來”“氫進萬家”示范工程,實施泰山、黃河三角洲等生態修復工程,2027年新能源裝機目標鎖定1.6億千瓦。
三大戰略定位
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深化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建設20個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首批6個已實現涉海規上企業產值800億元)。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完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壯大中歐班列等跨境物流,深化與日韓、東盟經貿合作。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將實施國企改革深化行動,推進“非禁即入”市場準入,2027年前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改革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