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2-28 04:56:02
原標題:秧歌“扭”進大學課堂
來源:光明日報
【守望家園】
將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引入校園進行傳承和保護,已成為目前“非遺進高校”的重要方式。作為山東地區綜合類高校,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將山東三大秧歌為主的非遺傳統舞蹈的保護傳承重擔,挑在了自己肩上。
若是問起山東三大秧歌,這可難不倒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的學生們。從大一開始,學院便開設了山東傳統舞蹈相關課程,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分學期將三大秧歌進行由淺入深、從理論到實踐系統的學習。《山東膠州秧歌》《山東海陽秧歌》《山東鼓子秧歌》《漢族民間舞蹈綜合》是該校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舞蹈學專業的必修課。不管是膠州秧歌的“扭、擰、碾、抻、韌”,還是鼓子秧歌的“穩、沉、抻、韌”的動律,學生們跳起來都有模有樣,講起山東傳統舞蹈的起源和藝術特色,也頭頭是道。
其實秧歌“扭”進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已有年頭了。早在30年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前身于1988年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聯合成立舞蹈大專班時,便將山東膠州秧歌、山東海陽秧歌、山東鼓子秧歌納入課堂教學之中。1997年至2010年,又從山東歌舞劇院、海陽文化館、商河文化館及膠州文化館等地,特聘了趙秀麗、孫麗、張蔭松、楊克勝等山東秧歌表演藝術家、民間老藝人進入課堂,教授山東三大秧歌。時至今日,學院已形成了完整的山東民間舞蹈課程體系。傳統民間舞蹈課程體系的設置,解決了非遺傳統舞蹈“招不來、留不住、傳不下”的問題,為非遺傳統舞蹈建立了穩定的傳承平臺。課堂上翻飛的扇子、激情豪邁的鼓點,使學生們體會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秧歌“扭”進大學課堂,豐富了課程體系,也對山東三大秧歌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更好地保護非遺傳統舞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發揮地域優勢,聘請鼓子秧歌不同流派和風格的傳承人,聚集眾多資源,開發了相關“精品課程”。他們到當地秧歌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村落,對傳統的秧歌套路、舞蹈場陣和表演形式進行系統的學習,并將其中傘、鼓、棒、花等角色的動律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教學訓練課程。
如何將“土得掉渣”的傳統文化創新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一直努力的方向。他們以山東三大秧歌為舞蹈語匯進行編創,力求作品的內容和題材貼近當代生活,舞蹈藝術形式更符合當下的審美需求。《又見沂蒙》《風吹俺的扇》《父親的背影》……辦公室里一個個全國性舞蹈比賽的獎杯,證明了一切。他們還創演了《風箏》《乳娘》等大型民族舞劇,在全國的巡演也讓山東非遺舞蹈走進千千萬萬大眾的視野。
利用高校豐富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為非遺傳統舞蹈的保護和傳承提供良好的平臺,形成教學—研究—成果創新的傳承體系,讓來源于民間的非遺傳統舞蹈,發展于課堂,創新于舞臺,服務于社會。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一直在努力。
(作者:傅小青,系山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