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1-03-21 09:12:03
原標題:舍我其誰的擔當 持之以恒的追求
來源:中國教育報
馮明才,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小學教研室主任,山東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培訓中心特聘專家。在規范學校發展和營造育人文化、深化課程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引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和骨干名師培養、鍛造優質學校和名校長隊伍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參加編寫了國家課程標準《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主編了山東省地方教材《運河兩岸》《生命教育》,出版專著《生命的脈動——教育從原點出發》,在《創新教育》《小學數學教育》等報刊發表教科研論文50多篇。
馮明才不只是聊城小學教育的優秀代表,也是筆者很多年以來深交的一位知己。他在教育之路上行走幾十年,而且走得燦爛絢麗。
講究衛生 養成習慣
講衛生這一常識性的問題,可謂路人皆知。可是,真正將講衛生形成習慣,以至做到極致者,依然是“幾希矣”。而馮先生不但以身作則,而且還引領與指導不少學校走進了講衛生的“非凡”境界。
一、愛干凈近乎極致
說到愛干凈,有人也許認為是女士的“專利”,而多數男士沒有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可是,農村出身的馮先生很講究衛生,他是筆者幾十年來看到的非常講衛生的一位紳士。
不管在什么地方、何種場合,他渾身上下總是一塵不染,頭上沒有一絲亂發,鞋上沒有一丁點兒塵土。
據茌平區教研中心何仲秋主任和茌平區第二實驗小學侯文明校長講,第一次去馮先生辦公室的時候,為其干凈的辦公環境所震驚——窗明幾凈,地面的瓷磚被擦得锃亮,家具陳設井然有序。寫字臺上的一角擺放著一沓《中國教育報》,統一被折疊成八開頁面摞成一摞;另一角擺放著一摞期刊,齊整至極,像用尺子卡過一樣。書櫥里分門別類且又整齊有序地裝滿了圖書,讓人感到那是一個知識的海洋,同時又洋溢著藝術的韻味。下班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拿起墩布,自里向外一路倒行清潔地面直至門口,把墩布放于門后墻角,然后再鎖門離開。
一次,陽谷縣第一小學副校長楊雪花到馮先生辦公室請示工作,話還沒有說,就對整齊干凈的辦公室感到吃驚,竟然一時忘了來此的目的,打開手機,并快速地拍下了辦公室的照片。當天,她將自己的“偉大發現”發到朋友圈之后,旋即,“先后又收獲了很多粉絲”。
據聊城市原東昌府區教育部門小學教研室主任于雪昌說,馮先生的干凈無處不在。他的家里干凈得讓你不忍落足,他只要打完手機,隨后便要進行拭擦。他所開的車,常常是一下車就拿起專用毛巾去擦那既小又少的一般人根本看不到的塵土,然后才心滿意足地離車而去。
也許有人會說,天天如此干凈,該多么費時勞神啊!
馮先生卻說,講究衛生、追求干凈形成習慣之后,就不需要刻意而為了,而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非但沒有勞神之感,反而還有愉悅之美。
其實,在他看來,如此而為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他認為,教育者愛干凈、講衛生,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到學生。學生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但有益于健康,也更具文明氣質。教育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當教育者時時處處都講衛生的時候,就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學生,他們也就會不由自主地“學而時習之”。
二、講衛生抓鐵留痕
正是因為以身作則,所以,馮先生所到之處,說起培養學生講衛生習慣時,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也有了特殊的說服力,甚至讓某些校長有些“如臨大敵”的感覺,不然就有可能過不了馮先生的“法眼”。
據陽谷縣實驗小學楊紹凱校長講,一天馮先生到他們學校檢查工作,因為老師們早有準備,在他到來之前,便把校園角角落落都打掃得干干凈凈。所以,楊校長陪同馮先生在校園行走的時候,認為一定會受到馮先生的表揚。怎么也沒有想到,當他們走到一個教室里時,馮先生指著一個窗簾說:“是不是應該洗一洗了?”
窗簾這個人們熟視無睹的物品,卻被明察秋毫的馮先生一眼看到了。隨后,他對楊校長說:“不要小看這個窗簾,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對學生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育。”
楊校長稱贊的同時,又對馮先生多了一份敬意,自然對于講衛生習慣的教育,也就更為重視。
據莘縣實驗小學趙淑華校長講,早在2010年,馮先生就給他們學校制定了一個硬性規定——學校不能有垃圾箱。有的教師提出疑問,4000多人的學校,怎么能沒有垃圾箱呢!沒想到馮先生臉一沉說:“只要人人講衛生,就沒有必要再要垃圾箱!”
當然,馮先生也并非蠻不講理,他提議學校領導組織學生進行大討論,群策群力,想出如何杜絕出現垃圾的方略。
于是在星期一班會上,學生的討論熱火朝天,也想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來學校的時候,不帶零食;比如每名學生書包里裝一個方便袋,如有紙屑之類的垃圾,便隨手放到方便袋里,帶出學校,再扔到垃圾桶里。
同時,為了保持衛生區和教室里干凈整潔,各班采取了“包產到人”的辦法,不僅不能有垃圾產生,而且就連教室內的墻壁上的瓷磚,也要分磚到人,各負其責。
為了表揚和鼓勵學生講衛生,學校還制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比如有哪一個學生發現地上有張紙片,順手撿起,則可以榮獲撿紙之星的光榮稱號,而且還要將其獲得的證書放到這個學生的成長袋里,作為期末對該學生星級評價的依據。
談起這些事情,趙校長對馮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她說,馮先生只要想辦的事,從來就沒有辦不成的,這不但需要決心與毅力,而且也需要謀略與智慧。
趙淑華校長說,開始時老師們對如此苛刻的要求并不理解,可后來便逐漸變得習以為常了。如果有什么衛生檢查活動,問起按什么標準打掃的時候,老師們便會不約而同地說:“按馮主任的標準做!”馮先生的標準有點兒奇特,他常常神出鬼沒地走到人們不太關注的某個死角,戴著白手套進行檢查,如果手套上沾上了星點兒灰塵,不但不能蒙混過關,還會受到毫不客氣的批評教育。
當全國各地絡繹不絕前來參觀的人們驚嘆莘縣實驗小學衛生之好時,老師們多會不無謙虛地說:“離馮主任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呢!”
其實,馮先生所指導的學校,學生們不但養成了疊好被、掃好地、洗好手等講衛生的習慣,而且也養成了排好隊、吃好飯、讀好書、說好話、跑好步等習慣。當然,如果沒有他的身體力行和抓鐵留痕的作風,不少良好的習慣也是很難養成的。
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講只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小學階段恰恰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馮先生高度重視學生習慣的養成,也就有了更加深遠的意義。
請來送出 鍛造名師
當年西南聯大條件極其困難,卻因大師云集而名揚天下。于是就有了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經典之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聊城地處魯西地區,20年前,經濟不太發達,幾乎沒有一個問津全國的大家名師。不知“天高地厚”的馮先生,卻雄心勃勃地口出“狂言”:“聊城也應當有名師,而且要有一批走向山東乃至全國的名師。”
馮先生之“狂”并非無源之水,因為他從西南聯大之“名”受到啟發,在充分謀劃之后,便馬不停蹄地行動起來。
一、把全國名師請進來
培養山東乃至全國名師,說起來易,做起來難,而馮先生就是一個不怕困難的男子漢。
尤其是自2002年始,馮先生乘著市教育部門開啟的“名師工程”的東風,先后請來了吳正憲、高林生、于永正、李靜純、褚金麗、應飛等60多位全國大家名師,給聊城的教師進行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和新課堂等方面的培訓,培養數學、語文、英語、科學等骨干教師600多人,參訓教師已達10多萬人次。
同時,啟動“名師帶徒工程”,讓一些有志有識的教師成為這些全國名師的弟子。一時間,拜名師為師成為教育上的一種時尚。現為聊城市第一實驗學校小學部校長的邱鳳春、茌平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的侯文明等人,捷足先登,成為于永正在聊城的首批弟子。現為茌平區教研中心主任的何仲秋、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路小學副校長的王占霞等人,則成為吳正憲的首批弟子。10多年時間,這些大家名師在聊城帶徒600多人。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這些土生土長的弟子多已成為聊城市小學各個學科的中堅力量,有的還取得非常驕人的成績,比如侯文明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全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個人,邱鳳春則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和特級教師;何仲秋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和正高級教師;王占霞則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和齊魯名師。被全國大家名師點化指導之后的教師,不但學到了大家名師的教學智慧,也體悟到了他們的奮斗之道,迅速成為聊城小學界的名師。這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有識之士,在馮先生的引領下,又在聊城市收受徒弟,比如現為高唐縣小學語文教研員的王洪志,當時就和市教研室以及其他縣市區教研員侯文明、陳明一起,先后輔導任敬、楊雪、王玲、韓曉等教師參加全省和全國課堂大賽、素養大賽,并斬獲了一等獎和特等獎。他所指導的梁迎春老師,則進軍到山東省小學語文教學能手的陣營。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周黎明老師,也已登臨特級教師和齊魯名師的殿堂。
現為聊城開發區實驗學校校長的任敬談起自己的成長之路時,對馮先生總是充滿著感激之情。她說:“如果沒有馮先生啟動的名師帶徒工程,我就不可能成為于永正的弟子,也不可能成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和特級教師。”同時,也是在馮先生的引領下,他們這批成長起來的青年名師,在全市開展了一位名師帶徒的梯隊建設工程。而任敬一人就在各個縣區帶了了四五十個徒弟,經過3到5年的時間,帶領著這些小徒弟走上了優質發展的快車道,他們被評為市級乃至省級教學能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外地請來的全國一流大家名師肩負著歷史的使命,從到聊城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播撒名師種子的工作。而小學名師輩出的聊城教育,也在全省教育界放射出光芒。
二、把當地教師送出去
教師的成長需要名師的直接指導,也需要有一個相對宏闊的視野,為此,就要讓他們走出聊城,到全國更多的地方領略更多的名師風采。于是,把當地教師送出去就成了馮先生另一個培養名師的大工程。
送出去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1.參加高端培訓
學生到外地參加高層次的研修班讓教師們見識更多風格各異的大家名師的教育教學風格,從而汲取更加豐富的營養。
邱鳳春校長講,在馮先生的帶領下,2019年,她便和一批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到江蘇省南通市參加了名師工作室高級研修。為期兩周的培訓讓他們見識到了南通市教育系統中一大批學術精湛、成就卓越的教育專家,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
在一年一屆于濟南舉辦的“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上,馮先生每年都會組織一二百名聊城教師參加。臺下教師們在聽全國一流小學語文名師賈志敏、王崧舟、孫雙金、薛法根、張祖慶、虞大明、管建剛、何捷、諸向陽、楊修寶等講課的時候,那種心向往之的專注神情,常常讓筆者感動不已。有些教師所寫的聽課感悟,不但讓筆者感到他們聽到了這些名師的真味,取得了真經,而且“學而時習之”后,也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教育教學見解。他們發現這些名師之所以能夠名揚全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名師都是大量誦讀經典者。正是有了這些非同一般的功底,他們才有了脫穎而出的必然性。所以,他們回到聊城之后,更加有目的地開啟了自己的經典閱讀之路,從而讓自己的教學有了更深的功夫,也有了更高的水平。
2.參加大型比賽
侯文明校長講,馮先生利用自己在小學教育界的影響力,主動聯系全國各種賽事,大力推薦聊城優秀教師參與其中。從“全國創新杯課堂教學藝術大賽”到“華東六省一市課堂教學大賽”,再到“‘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課堂教學大賽”“‘七彩語文’杯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等。
參加山東乃至全國的課堂教學比賽,對于青年教師來說,賽前的磨課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他們取得理想的成績,馮先生則常常跟著這些青年教師一起磨課。他不但聽數學學科的課,也聽語文等學科的課。任敬說,馮先生的語文教學水平,即使放到全國名師之中也絕不遜色。她在參加省級優質課評選時上的課程《背影》,在最后一個設計環節中,曾一度陷入困境,即使有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所建樹的教研員也難以突圍。可想不到的是,馮先生靈感頓來,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建議,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呼起來。而正是這個精妙的設計,讓她在全省優質課評比中顯露出獨特的英姿,取得了極其理想的效果。很多小學和中學語文名師與教研員甚至說,馮先生是數學特級教師,可在語文教學研究方面比數學特級還特級。其實,何止于這兩個學科,在其他很多學科中,他都有深入的研究,對于每個學科教師走上名師之道,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些年來,不管是全省優質課評選,還是山東乃至全國很多重要的賽事都能看到聊城教師的風采。比如閆淑青、何仲秋、韓曉、王玲、劉志國、吳立燕、王玉靜等不少優秀青年教師在全國大賽舞臺上一展才思,并摘取了一等獎和特等獎等。
馮先生認為,讓他們參加大賽活動是在讓聊城的名師與全國的名師現場對決。為了讓青年教師在全國賽事中初戰告捷,因而賽前的磨課必不可少,除了邀請全市8個縣區的教研專家輪番聽評課外,他的很多點評建議往往讓參賽者有茅塞頓開之感。
當然,馮先生也在鍛造聊城名師的品質與性格,他們每次“出征”,馮先生都會對他們鏗鏘有力地講道:“即使失敗,也讓聊城名師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好好向優秀者學習;如果取得成功,也不能驕傲自滿,而是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正是在他的引領與指導下,才錘造了一支勝不驕、敗不餒的名師隊伍,從而讓聊城小學教育有了百花爭妍的燦爛與輝煌。
市教研室劉繼峰主任講,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30多名骨干教師被邀請到北京、安徽、江蘇、河南等十幾個省市上觀摩課、示范課,并得到了聽眾的高度贊揚。
打造名校 提升品質
如果說鍛造名師是馮先生的一個使命,那么打造名校也是一個歷史的擔當。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要想問鼎名校之列,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個虛幻的夢想,可馮先生卻非要讓夢想變成現實。為此,他除了組織一部分有思想的校長到北京、成都、重慶、海口、浙江、江蘇、上海等名校參觀學習、交流訪問,以用“他山之石”來攻本校之“玉”之外,更用濃郁的教育情懷、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讓一所又一所名校在魯西北這片大地上奇跡般地誕生了。
一、啟動“名校工程”建設
“名校工程”建設始于2003年,當時不少人雖然看不到遠方名校的影像,卻因為對馮先生的堅信不疑而充滿了希望,尤其是他那種“追求卓越的境界、迎難而上的擔當、一抓到底的激情、常抓不懈的執著、開拓創新的精神”,讓他們的心里也蕩漾起了打造名校的激情。
當然,讓一般學校成為山東乃至全國名校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甚至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馮先生深知這個道理,他既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也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所以,他將全市小學名校建設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03年至2012年,以省市級教學示范學校的創建為依托,著力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學校;第二個階段從2012年至今,重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學校。
侯文明校長和劉繼峰主任講,自2004年首批省級教學示范學校評選啟動后,在馮先生的引領與指導下,全市小學創建了幾十所省級教學示范學校和一大批市級教學示范學校。在這個過程中,他既要速度更要質量,合格一所驗收一所,寧缺不補。為了達到示范學校標準,各個學校的校長與教師傾盡全力,全方位整改提高。所以,一旦驗收通過,學校就有了舊貌換新顏甚至是鳳凰涅槃似的變化。10年時間,全市小學優質名校達100多所。其中,東昌府區聊城市實驗小學、東關民族小學、東昌路小學、堂邑中心小學、臨清武訓實驗小學、冠縣實驗小學、莘縣柿子園鎮中心小學、陽谷縣第二實驗小學、東阿縣實驗小學、茌平縣山東省政法希望小學、高唐縣固河鎮中小學、聊城開發區實驗小學、聊城高新區顧官屯中心小學等33處城區和農村小學被評為“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
近10年來,他所強力打造的莘縣實驗小學、陽谷縣實驗小學、茌平縣實驗小學、高唐縣第一實驗小學、聊城東方雙語小學、聊城市東昌府區英特學校、陽谷縣銅谷小學、東昌府區張北第一小學等學校,已經成為山東乃至全國名校。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前來參觀學習者達30多萬人。某些名校的長篇報道在主流媒體上發表后,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二、嚴格要求而又指導有方
把一所學校打造成名校談何容易,不說教師,就連校長,也許對名校必備的品質也未必了然于心。
為了讓陽谷縣第一小學走上名校之道,市教育部門決定于2016年11月18日在學校舉辦聊城市第十屆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現場會。
2015年年底,馮先生來到學校進行首次調研,在對硬件建設和師生情況認真了解后,便與學校領導進行座談。副校長楊雪花講,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馮先生問:“你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什么?”
學校領導面面相覷,無以言對。
馮先生很嚴肅地對他們進行了批評,一個連辦學理念都一無所知的學校,怎么能躍升到名校的行列?
不過在批評之后,隨后的指導讓學校領導們大大受益。不僅是辦學理念,還有課堂教學改革、學生習慣養成等問題的解決辦法,他都一一道來,讓大家頓然有一種撥開云霧見太陽的感覺。
臨行,馮先生突然問:“一年時間,把學校打造成名校行嗎?”
大家默然無語,認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馮先生笑了:“名校與名校也不一樣,通過一年時間,讓學校大變樣,在陽谷城區跨進先進行列不會有問題吧?”
學校領導們這才稍微舒了一口氣,可盡管如此,依然信心不足。
馮先生卻信心百倍,而且此后每月至少來校一次,而且率領著市教研室和縣區教研室的教研人員,為學校的騰飛會診,每次各有重點,要求之嚴也讓學校領導與教師印象深刻。
比如,學校把會議材料在桌上擺成兩排,可沒想到馮先生把所有人召集起來,指著這些材料問:“這些材料既沒有分類,又沒有層次,連基本的標準都沒有達到!你們難道就按這樣的標準開教育工作現場會嗎?”
這讓學校領導羞愧難當,可后來細想,馮先生所說言之有理,便按照馮先生的要求重新整理。
開現場會前一周左右的時間,馮先生再次來到學校,正好趕上陽光大課間跑步,雖然大多數班級的學生跑得不錯,可有一個班卻跑得比較亂。
馮先生不由分說,拿起話筒大喝一聲,讓這個班的教師與學生過來,并親自示范,手如何擺動,腳抬多高,口號怎樣喊。不長時間,這個班的跑步竟然像模像樣,超過了其他班級的水平。
隨后,馮先生告訴學校領導與老師們,以后跑步,全按這個要求,跑出你們的水平,也跑出你們的志氣!
現場會上,學生還真跑出了威風,引得觀眾們嘖嘖稱贊,尤其是通過航拍拍攝出來的視頻,將學生那氣壯山河的口號聲,手臂前后擺動的協調一致,前后左右學生整齊劃一的步伐,共同構筑了一組奇妙的圖案,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成了一篇激越山河的壯美樂章。
很多前來參觀的人被驚呆了!這所學校的學生,何以會有如此之高的跑步水平?究竟是從哪里請來的專業教練,這又需要訓練多長時間?
其實,并沒有專門訓練,關鍵是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且訓練有方,抵達高水平的境界就不足為奇了。
不只是跑步,其他諸事要想達到馮先生的要求,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所以,楊雪花說:“馮先生對工作嚴苛之程度令人驚嘆,凡事無不追求極致,絕不允許出現一丁點兒瑕疵。”她說初次見馮先生時,接過她遞過去的材料,馮先生便一邊動手整理訂書針,一邊低聲批評道:“一點兒都不要好,做事太馬虎!”楊雪花才發現材料上角的訂書針歪歪斜斜。盡管口頭上答應著“是”,可心里卻想,這點小事還值得一提嗎?馮先生看了她一眼,便讀懂了她的心意,于是正色道:“從細節處看態度、看水平。”此時楊雪花羞愧得滿臉通紅,于是從此做事,再不敢有絲毫馬虎。
正是各個方面的嚴格要求,才讓陽谷縣第一小學的這次現場會在每一個方面都異常精彩,而學校也由此有了很高的美譽度。
2009年,在陽谷縣實驗小學舉辦的全市現場會的幾個月前,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們都作了充分準備,可馮先生就是沒有表揚一句,總會嫌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楊校長及老師們既緊張又期待,因為正是他的極其嚴格的要求,才讓學校的各項工作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令人高興的是,現場會開得極其成功,學校也由此贏得了普遍好評。這時,馮先生才露出笑臉,意味深長地問楊紹凱校長:“通過舉辦這個現場會,你有什么感受?”
楊紹凱感慨不已地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與奮斗,全體師生和家長轉變的是思想、凝聚的是人心、形成的是合力、振奮的是精神、鼓舞的是斗志、提高的是境界、上升的是品位,真可謂您說的一次活動全面提升啊!”
是的,舉辦現場會不是目的,而是全面提升學校的品質,進而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讓學生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三、忘我而又執著的奮爭精神
這些名校的誕生,絕不是“得來全不費功夫”,而是在克服巨大困難的情況下,才能抵達勝利的彼岸。而馮先生那種忘我而又執著的奮爭精神,讓各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感動不已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巨大的工作熱情。
何仲秋主任講,在打造名校的過程中,馮先生的足跡遍布全市11個縣區,召開現場會并親自作報告110余場。每一個現場會從準備到召開都要經歷至少6個月的時間,每一方面的工作他都要逐一進行現場指導。
說起現在已經享譽全國的莘縣實驗小學,于雪昌主任眼圈里不由得溢出感動的淚水。他說,這所普通縣城小學,距離聊城市區幾十公里,在長達3年多的時間里,不管晴空萬里還是風吹雨打,馮先生經常開著自己的車,往返于聊城與莘縣之間。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莘縣實驗小學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名校。可又有誰知道,就在讓這所學校漸變而又升華成名校的3年間,馮先生竟然先后去了260多次。
趙淑華校長介紹,曾有一段時間馮先生因心臟病而于濟南住院,其間莘縣實驗小學有一個活動。人們認為馮先生不可能再來參加了,不料活動將要開始的時候,校門口突然馳來一輛小汽車,人們馬上發現這是馮先生的“專車”,于是大家便驚呼著奔去。原來,為了參加這個活動,他讓兒子開車趕來了。雖然一臉的病容,可他依然笑著向大家打招呼,隨后,便快步走進學校,來到活動現場。直到活動結束,他才又坐進車里,由兒子開車返回醫院。
趙淑華校長說,當時望著他坐的車子漸行漸遠,我們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了無限的感慨。
其實,在舉辦這個活動之前,馮先生已經多次前來進行了細心的指導與周密的安排,辦好這個活動,已在意料之中,可他仍然放心不下。可喜的是,他的即興講話,為這次活動又增添了很多的光彩。
王洪志老師很心疼地說,馮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寧愿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也要讓學校迅速發展起來。一次馮先生眼底出血,病情相當嚴重,可是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外地住院,只要聊城哪個小學有什么活動,他都念念在茲。除了帶病去參加活動之外,其他時間只要有人前來看望,他開口問的就是活動的準備情況,需不需要幫助。即使晚上躺在病床上,他所打的電話也多是與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相關的事情。
談起馮先生,侯文明校長不無憂慮地說,長期超負荷的工作,身體已一次又一次地向他提出了抗議,高血壓、冠心病、膝蓋滑膜炎接踵而來,滑膜炎發作時走路、上樓都困難,因高血壓的眼底出血,有時還會讓他眼前一片模糊……可是,所有這一切都沒有讓他停下工作的腳步,每天從早到晚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
不少人勸馮先生一定多多休息,注意身體,可他都是從一只耳朵里聽進去,從另一只耳朵里飄出來。于是有人說,身體對于馮先生來說,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聊城教育!也許正因如此,盡管多種病癥纏身,可每每見到他的時候,依然是精神飽滿、斗志昂揚。
行筆至此,馮先生舍我其誰的擔當和持之以恒的追求,一直激蕩著筆者的心懷,他那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著和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以及超越常人的大智慧,依然會讓人們情不自禁地對他肅然起敬。
這緣于他對聊城教育的真愛和大愛,因為他是一個農民的孩子,讓更多老百姓的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是根深蒂固于他心海里的志向,也是支撐其一直不知疲倦地奔波于教育大地不息的靈魂。
馮先生即將退休,他的教育生涯之火像以前一樣,依然在熊熊燃燒。他不斷地受邀赴全國各地作學術報告。可以斷定,60歲對于他來說,絕對不是精神生命的終結,而一定是一個更加輝煌的起點。
筆者會一如既往地關注這位“以文會友”的北方大漢,并祝福他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陶繼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