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1-06-16 14:06:06
原標題:中部春潮涌 崛起正當時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謝作欽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在“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部分,武漢、長株潭被單獨重點提及,并由“都市圈增長極”升級為“全國重要增長極”。
由此,中部崛起的號角再次吹響,覆蓋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個省份。在中部崛起的歷史進程中,湖南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都市經濟圈 注入新動力
長株潭區域是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4月10日,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第三屆市委書記聯席會議在韶山召開,這為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注入了磅礴的長株潭新動力。
這個區域以全省1/7的國土面積、22%的人口,創造了40%以上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這里聚集了9個國家級園區、19個省級園區,形成了3個萬億級產業、11個千億級產業和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這里有全省60%以上的創業平臺、7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的高校科研機構、85%以上的科研成果。
當前,長株潭都市經濟圈已經迎來了歷史性機遇。不久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的《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六個著力”,強調“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長株潭都市經濟圈已經成為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湖南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主動扮演起了連接我國東南部與中西部兩大經濟地域的樞紐角色,通過充分利用區位通聯優勢,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接合部的區位優勢,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吸納集中和接合部融合集聚的作用,實現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長江開放經濟帶的承接融合。
湖南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經濟體,GDP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各項指標穩定恢復,經濟呈現增速穩步回升、質效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部分經濟產業較為發達并處于領先水平,有力推動了地區經濟逐年穩步增長,且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多數省份,尤其在中部六省中,湖南、湖北經濟更是舉足輕重。2020年,湖南省經濟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經濟增速領先于河南、湖北、山西,在中部六省中位居前列,且比全國高出1.5個百分點。
六省城市群 已成增長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空間結構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明確了中部地區“一中心、四區”的戰略定位,即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區覆蓋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以區位而言,中部地區承東啟西、貫通南北,其身居一個絕佳的“要津”之地,蓄積著巨大的發展潛能。
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六省都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各個省都形成了引領崛起的增長極地區,如湖北的武漢城市圈、湖南的長株潭城市群、河南的中原經濟區、江西的環鄱陽湖城市群、安徽的皖江經濟帶等,中部地區崛起呈現出多點支撐、板塊崛起格局。
“中部地區資源豐富、歷史厚重,已成為我國新一輪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區域,是擴大內需、提升開放水平極具潛力的區域,加上裝備制造業體系完備、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加速,今后一段時期該區域在我國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有著重要作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賀鏗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十四五”期間中部地區要有新的發展思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狠下功夫,堅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齊頭并進,發揮中部地區人才優勢,就地、就近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新型城市。
據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18738億元,增長7.3%,在四大區域板塊中增速繼續居首,增速從長期在四大區域板塊中“跟跑”變成“領跑”,為支撐全國經濟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保護黃河源 構筑新格局
2019年9月在鄭州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就保障黃河長久安瀾提出重要要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完善“一帶三屏三廊多點”生態保護格局,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區,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時提出,要突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按照黃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思路,分區分段、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率先實現鄭汴洛段全線貫通。
近年來,河南以中部崛起為契機,牢牢抓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搭建空中、陸路、網上和海上四條“新絲路”,構筑起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立交橋”。
“縮小經濟南北分化差距,中部地區是重要的空間載體。”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吳傳清認為,在新的空間發展格局中,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就是要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同時,中部地區崛起,還要按照區域經濟布局要求,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用,推動長江中游地區城市群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武漢東湖、長株潭到鄭洛新、合蕪蚌、鄱陽湖,一個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星光璀璨。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創新型省份、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高新區等眾多創新平臺載體建設,中部地區創新泉涌,并加快將“科技之花”轉化為“產業之果”。
在江西,“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大力實施。航空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以及VR、物聯網、大數據、5G等數字產業蓬勃發展;在湖南,株洲“中國動力谷”通過集中力量重點打造16個工業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連番發力,軌道交通產業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全產業鏈條,成為“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的鮮活樣本;在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全國首塊自主研制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線,全國首次投產的自主研發動態隨機存儲芯片在合肥面世……據了解,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GDP年均增長率高達13.33%,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領先區域。
“實踐證明,只有緊跟國家戰略,將自身發展放到全國大棋盤中謀劃推動,才能在服務大局中彰顯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研究院執行院長梁昊光表示,中部地區必須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齊頭并進,從更大范圍推動各類資源要素暢通暢流、合理配置,在“新”上獲得競爭優勢,在“開放”上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