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11-27 18:43:11
11月27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以《春風化齊魯 文脈承古今》為題刊文,點贊山東近年來在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強大的精神力量。以下為文章全文:
山東嘉祥曾子廣場,一座古樸雅致的大學書院內,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傳統拜師禮、國學誦讀、金石傳拓技藝等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
開設特色文化課程、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這是曾子故里嘉祥的探索實踐,更是孔孟之鄉山東的通行做法。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近年來在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堅持與大眾貼近、與時代結合、與世界接軌,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強大的精神力量。
與大眾貼近
“同學們,我們現在手中拿到的是魯班鎖,魯班鎖傳說是魯班發明的益智玩具,它采用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就把6根木條組裝在了一起,非常牢固,這蘊含著中國工匠的傳統智慧,請同學們試著拆解一下……”日前,在滕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魯班紀念館“魯班大講堂”研學游互動體驗中心,授課老師正在向參加研學游活動的小學生們講解魯班鎖的技藝構造,同學們一個個全神貫注,體驗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作為“科圣”墨子、“工匠祖師”魯班的故里,滕州市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先后建成墨子紀念館、魯班紀念館、漢畫像石館等博物館群。該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歷史文化場館資源,建設儒家學堂120家,定期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座、家風家訓等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群眾的日常生活,讓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在鄉村生根發芽。
與滕州相距200多公里的聊城市東昌府區,多年來一直在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沃土。結合地域特色,充分梳理運河文化、黃河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葫蘆文化等特色文化內涵,建立非遺研學基地、非遺傳承基地等文化基地,開展“非遺文化精品展”“紅色精品創作系列”等活動,推動文明實踐與“兩創”融合發展。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地處魯南的棗莊市洪緒鎮郝洼村以培育良好家風為抓手,引導廣大家庭弘揚“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節約、鄰里互助”的傳統美德。村里定期開展道德評議,利用荷塘月色廣場設立“最美家庭榜”,集中展示“最美家庭”風采、宣講“最美家風”故事。如今的郝洼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文化浸潤,日積月累。濟寧市金鄉縣在全縣中小學推進“傳統文化鄉土文化進校園”活動,從書法、圍棋、京劇起步,基于學生特點、學校特長、當地文化特色,形成了國學經典、傳統技藝等諸多門類50多個小項的課程體系。
立足資源稟賦,不斷創新形式,在山東各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向基層全面延伸,往群眾心靈深處滲透:在全國率先實現大中小學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70所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建成鄉村(社區)儒學講堂2.4萬個、尼山書院154個、孔子學堂2200個;開展“五好家庭”創建、“最美家庭講家風”等活動,選樹宣傳一批“齊魯最美人物”“山東好人”等先進典型;山東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實現全覆蓋,鎮級文明實踐所建成率達98.1%。
與時代結合
如何創造性地把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到政德教育、基層治理中去?山東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創新成果,激發了善治活力和為民服務新動能。
鄒城市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鄒城孟府大堂,是孟子后裔們用來樹家風、立規矩的地方。
前不久,大堂前的“七篇貽矩”橫匾下,迎來了一批遠道而來的客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七篇貽矩’的意思是說,孟子的仁義思想是贈給后人做人做事的規矩。古有規矩治家,今有規矩立黨。從井岡山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西柏坡下的‘六條規矩’,再到如今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歷來重視規矩建設……”政德教育現場教學講師的生動講解,讓學員對“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鄒城市委有關負責人說,以“氣養浩然·行守規矩”為核心要義,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明德修身、敬人利民、重義守信、崇儉尚廉,成為當地將優秀傳統文化運用于政德建設的積極探索。
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群體,山東建成全國第一家以“政德”為主題的教育基地——濟寧干部政德學院。目前,已累計承接全國和省內外各類培訓班次1500余期,8.7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在這里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多虧了村里的調解員,以前心里解不開的‘疙瘩’現在解開了,鄰居們的關系也更和睦了。”在曲阜市息陬鎮二張曲村,幾年前因房子問題,張大爺與鄰居產生了一些摩擦,村里“和為貴”調解員知道情況后,主動聯系雙方為他們調解了矛盾。
如今在曲阜318個村居,村民有大事小事都會到“和為貴”調解室說一說,矛盾化解了,心事也就放下了。全市12個鎮街和部門建立400余家“和為貴”調解室,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能調則不訴”的目標,形成了德治、自治、法治、善治“四治融合”的“和為貴”社會治理品牌化建設模式。這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社會治理的做法,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最佳案例”。
與世界接軌
今年9月,孔子故里山東再一次吸引了海內外學界的目光,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如期舉辦。不同膚色、不同教育背景的專家學者圍繞“文明對話和全球合作”主題,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共赴一場文明之約和思想交流的盛宴。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沖突,存在誤解和矛盾,但更有著共通的夢想、共同的命運……這需要我們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互鑒交流,消除隔閡偏見,播撒和平兼愛理念。”經過兩天30場次的對話交流,170多位中外專家學者達成“尼山共識”,倡導通過文明之間的對話,化解當前世界面臨的危機和困境。
開展多樣性文明之間的對話,是舉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要義。作為第一家由中國人主辦的世界文明論壇——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圍繞“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照鑒未來”“文明對話和全球合作”等時代主題,開展文明對話,傳遞中國聲音,目前已成功舉辦七屆。隨著對話交流的不斷深入,其成果越來越豐富,影響力越來越廣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國際知名的世界不同文明對話品牌和交流互鑒重要平臺。
孔孟之鄉山東圣人賢士、文化名人眾多,文化經典浩如煙海,在中華傳統文化“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積極推動儒家文化傳承發展的同時,山東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態、寬廣的視角,架起文明對話的“連心橋”:海外孔子學堂、“一帶一路”國家《論語》譯介工程、中國孔子網外語頻道、“山東周”、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一系列常態化的節會活動和對外交流活動,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貢獻山東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