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2-05-30 12:44:05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袁軍寶?閆祥嶺?張昕怡
濟寧市區鳥瞰 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至2021年底,濟寧全市共建成“和為貴”調解室4711個,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調解成功率達98.5%以上,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
◇“幾年前調解室剛剛設立的時候,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鄰里之間的矛盾不少,基本每個月都要‘接單’。現在,村民們都有事好商量,村里的調解室好久都沒開張了。”
作為孔子故里和儒家文化發祥地,山東濟寧市近年來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打造市縣鄉村四級“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把矛盾解決在群眾家門口,探索出一條“以禮讓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
·“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
“我又不懂法,誰知道他是不是訛我!”“你碰掉石頭,就是得你全賠!”山東濟寧曲阜市尼山鎮兩位村民在工地干活時,一方不慎碰落石頭砸到另一方,兩人因此產生了矛盾,來到尼山鎮“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找公道。
看到他們爭得面紅耳赤,調解員孫碩端上兩杯熱茶,安撫好他們情緒后開始了調解工作。“你們一個要負主要責任,一個有次要責任。都是老工友了,還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撕破臉呀?”孫碩邊分析、邊勸和,經過近一上午的調解,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盡釋前嫌。
為深入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濟寧升級版,把群眾矛盾解決在群眾家門口,近年來濟寧著力打造“和為貴”社會治理模式,將儒家文化中的“和為貴”理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中,鼓勵引導群眾通過先行調解等方式以調促和、定分止爭。
濟寧在市縣鄉村四級建設集信訪、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于一體的“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對各類矛盾糾紛能調則調、應調盡調,簡單事項簡易調、一般事項專業調、復雜問題多元調,調解成功的可當場申請司法確認,最大限度和解在訴前、訪前。
在曲阜市小雪街道前苗營村,村支書陳長明剛解決了一樁糾紛,涉及兩位村民房屋間空地歸屬問題。陳長明指著調解室墻上的“禮之用,和為貴”標語說:“‘和為貴’調解室,單單這個名字,就無形中讓‘和’字走進村民心中。”
如今,在濟寧市的社區和農村,有矛盾到“和為貴”服務中心“拉拉呱、評評理”成了居民們的首先選擇。“和為貴”中心墻上的一張張握手言和照片,記錄下村民們“重歸于好”的瞬間。
據濟寧市司法局局長朱勇志介紹,至2021年底,濟寧全市共建成“和為貴”調解室4711個,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其中醫療糾紛、勞動爭議等重點領域的行業性“和為貴”調解室273個,年均調解案件1.3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5%以上,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
·“傳統文化+資源整合+信息化”
提升治理效能
在打造“和為貴”社會治理模式中,濟寧創新特色工作法,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功能重構、模式創新,打開矛盾糾紛化解新思路。
一是以“和為貴”理念引領,營造“和氛圍”。記者在一些村莊和社區的調解室里看到,這里不僅有統一的“和為貴”標識牌,還張貼著“和為貴”“平為福”“德不孤,必有鄰”等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標語。調解室專門設置“平和齋”“調和室”“言和堂”等功能室,配備“心型”“鑰匙型”調解桌,處處營造儒家文化氛圍。
二是創新“和為貴”特色工作法,用“心”促“和”。濟寧在化解矛盾糾紛中,創新推出“三和”工作法:學習儒家文化勸和箴言,使其想“和”;講解儒家經典調解案例,使其愿“和”;調解人員以儒促調,使其真“和”。同時,在調解過程中,做到“六心”:即正容澄心、品茗靜心、學儒潤心、促膝談心、說理明心、攜手同心。“有時候一杯茶、一個小故事,就能讓情緒激動的雙方各讓一步。”鄒城市郭里鎮調解員劉華清說。
三是多部門聯動、信息化支撐,推動群眾訴求“最多跑一地、最多訪一次”。記者在濟寧市級“和為貴”中心看到,原來分散到各處的調處化解力量被集中整合,政法、住建、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部門單位和勞動、物業、醫患等調解組織都進駐到這里,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管理、一條龍處理。濟寧還開發了“云智濟寧”信息系統,縱向連接市縣鄉村和網格,橫向對接大數據、綜治、公安、司法、政務服務熱線等數據平臺,群眾打個電話,發條短信、微信或登錄網站就能便捷反映問題。
“群眾遇到困難和問題,再不用東奔西跑,直接到各級‘和為貴’中心反映,后續的工作全部由中心分流、交辦、督促、落實。”濟寧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主任劉連營說。
四是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矛盾化解合力。在“和為貴”的調解員中,不僅有政府部門人員,還有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同時,社區村居里的“五老”人員、新鄉賢、網格員、警務助理等也都成為調解的重要力量。
·厚植“和為貴”土壤培樹文明新鄉風
“今天肯定有我愛吃的土豆燉牛肉。”遛彎回來的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武村村民羅長寬,在“幸福食堂”門口與同伴打賭。“這回你又贏了,晚上我們請你喝二兩。”不一會,十幾位老人圍坐在一起,盡享“幸福食堂”飯菜的美味。
開辦“幸福食堂”是兗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項目,目的是解決村里各類困難老年人吃飯難。“‘幸福食堂’是基于孝道這一傳統美德,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是家庭和樂、社會和諧的重要助推因素。”兗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李鴻飛說。目前濟寧全市已建成231處“幸福食堂”。
在濟寧,像“幸福食堂”一樣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場所、新活動有很多。近年來,濟寧不斷創新文明實踐活動形式,用民眾聽得懂、看得見、能參與的方式,使“和為貴”等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群眾的思維方式、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之中。
“百姓儒學節”已在曲阜市連續舉辦8年,市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學好、用好優秀傳統文化;汶上縣的“鄉土講師團”把文明風尚、科技知識結合儒家文化典故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泗水縣圣水峪鎮小城子村,每周六進行的儒學講堂上,講師將儒學經典融入村民生活故事中,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同時,濟寧各區縣普遍開展孝賢之星、最美少年、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傳承詩禮家風、倡導文明生活、培樹和善民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的系列活動,都為“和為貴”治理體系落地開花,提供了豐沃“土壤”。
在任城區張寨村,“二十四孝”雕塑在主干道上一字排開,成為村里最美的風景線。“我們弘揚好和文化、孝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村里更和諧,鄉村振興更有后勁。”張寨村黨支部書記張存先說。
隨著“和為貴”基層治理體系的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已大有成效。“幾年前調解室剛剛設立的時候,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鄰里之間的矛盾不少,基本每個月都要‘接單’。現在,村民們都有事好商量,村里的調解室好久都沒開張了。”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黨支部書記武波笑著說。
濟寧市委黨校教授林慧珍等專家認為,濟寧將“和為貴”理念融入社會治理,注重發揮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的教化同基層社會治理結合,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和睦相處,探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