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2-06-03 09:20:06
原標題:湖鄉拾趣
來源:光明日報
在中國北方,能稱為水鄉的地界不多,我的故鄉濟寧是當之無愧的水鄉。
人們習慣于以濟寧為坐標,把山東省最南端的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幾個水系相連的湖泊,統稱為南四湖,湖域面積超過1266平方公里。這里盛產魚、蝦、水禽和芙蕖、蘆葦等多種水生動植物,水稻種植面積超越玉米、大豆和高粱,屬于典型的魚米之鄉。
濟寧地勢低洼平緩,除了縱橫交錯的河流,就是密布城鄉的池塘。春夏之交,蒹葭蒼蒼,菡萏遍野;隆冬時節,又成了人們消閑溜冰的熱鬧場所。當然,人們在充分享受水源便利的同時,也經常遭受雨水泛濫成災的威脅。記憶中雖未見識過老輩人描述的拖兒帶女“逃水”的慘狀,但也經常在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被大喇叭緊急動員青壯年抗洪護堤的疾呼聲吵醒?!鞍l水了”是每年夏季經常聽到的消息,“興修水利”是政府常年提及的市政建設工程。
為了蓄水防洪和擴大水產養殖,上世紀70年代,濟寧在與南四湖毗鄰的新老運河間的一片沼澤地段筑堤圍湖,因其方位居南四湖北端,故稱小北湖。湖中點綴著若干原有村莊和清淤堆成的湖心島嶼。經過三十多年的開發治理,目前,已成為集旅游、養殖于一體的大型水上公園,是外來游客和當地居民休閑觀光必到的打卡之地。
在北湖公園建設之前,沿坡的大部分地塊屬于水淤地,土地肥沃,腐殖質異常豐厚。在沒有洪澇發生的年份,農民無須翻地,深秋時節僅用犁耬在淤泥地上劃出一道細縫播下麥種,無須施肥,來年夏天就有高質高產的小麥入倉;若是天公給力,秋天還可以收獲一季大豆、高粱之類的農作物。一年豐收,足以保障當地農民三年不鬧饑荒。
坡地下方是一片草茂花繁、水草豐美的沼澤草甸。由于水源充沛、日照充足,野生的芙蕖、蘆葦和蒲草十分茂密,四季覆蓋,頗有幾分《詩經》所言“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意境。它們相對獨立地生長在不同區域,邊界甚為分明。蘆葦的生命力最頑強,每年都要向四周擴張,不時會侵占蒲草的地盤,但從來不會侵入芙蕖的領地,估計是蓮葉生長得鋪天蓋地,根本不給蘆葦提供任何生存空間。芙蕖的生命力也很頑強,鑒于蓮藕的生長需要松軟的土地,它不會往根系極為發達的蘆葦和蒲草的地盤上延伸。老話講,水有多深,荷有多長。深水區廣闊的空間任由芙蕖自由伸展,這就是“一年蓮池一變樣,三年蓮花開滿塘”的原因所在。通常情況下,這三種植物生長的水域,壓根沒有其他雜草滋生的余地,因而,它們構成了北湖水生植物的主體。
純天然的生態環境,成為各種鳥類棲息的天堂。一到夏天,麻雀、百靈、鸕鶿、蒼鷺、野鴨、水雞、魚鷗、斑頭雁等都會在草叢中坐巢孵蛋。當年,撿拾鳥蛋是我們這些調皮的中學生最喜歡的探險項目,運氣好時一天能撿三四十個,白的、灰的、褐黃的、斑點灰的,顏色迥異,小的如鵪鶉蛋,大的如雞蛋。我們只去蒲草生長的區域,因為一般來說鳥類不在蓮池和蘆葦蕩中做窩,更兼芙蕖有刺,光腿不能靠近,而蘆葦根硬,容易把腳扎傷。當然,人們有時也會走進蓮池。比如,盛夏在田野勞作的人們突遇暴雨,酷暑汗濕的身體容易受涼,為防雷擊又不能去樹下避雨,于是進入蓮池,摘一片荷葉作傘擋雨,同時讓池塘里曬熱的水為自己保溫。
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節,在碧波蕩漾、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各種色彩斑斕的野鳥家禽來回穿行,自由自在地嬉戲飛翔;數萬畝荷花競相開放,紅、白、粉、紫,色差格外分明,黃澄澄的花蕊點綴在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田田荷葉之中,賞心悅目。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局部小景,也有“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動態畫面,更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闊風光。
此般景色固然是吸引游人樂而忘返的噱頭,但對靠湖吃飯的農民而言,大家所關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產的收成,因為這才是與他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芙蕖渾身是寶,從入夏開始,摘蓮蓬、采荷葉的勞作就會不間斷地展開。隨著顧客口味的變化,過去秋季才收獲蓮蓬,現在提前到夏天,鮮嫩的蓮子清爽甘甜,價格超過了秋后曬干的蓮子,從夏到秋熱銷數月,養蓮人不斷有碎銀子落袋。在早年沒有塑料袋的辰光,荷葉的用途十分廣泛。夏天采摘的荷葉韌勁十足,是面食、生熟肉類外包裝的首選。荷葉隔熱、保溫、不浸油,剛出鍋的熟食尤其適合以荷葉包裹,荷葉的清香屬于額外的贈予。印象中,父親買菜的竹籃里偶爾會有個荷葉包,里面是一小塊帶有荷葉香味的豬頭肉或者米糕。荷葉還是居家常備的藥材,遇上夏季中暑腸胃不適的癥狀,老人會給你泡上一杯荷葉茶或煮上一碗荷葉粥,能起到清熱解暑、排毒利尿、促進腸胃蠕動的效果。而蓮藕,則是芙蕖進入秋冬季節的最后收獲。旱地的蓮藕容易挖掘,深水采藕則是需要力氣且有技術難度的工作。專業的采藕者身穿牛皮褲在水中作業,連體牛皮褲的鞋子部分將大腳趾與其他四個腳趾分開,采藕主要靠腳下功夫。這活又臟又累,所以報酬也高,通常不以時間計酬,而是采取三七、四六分成的方式以實物作為報酬。在沒有大棚蔬菜種植的年月,藕是冬天老百姓餐桌上像蘿卜白菜一樣離不開的常供菜品。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坡洼地盡管常給沿湖居民帶來水患之害,但也讓他們充分享受過水資源的紅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菜是飼養豬羊等家禽的美味青飼料,豐富的魚蝦是人們改善生活、補充優質蛋白的最佳食品。碰上陰雨成災、糧食歉收的荒年,丘陵地區的居民或許無可奈何,生活在湖邊的百姓則可以隨處挖野菜、割蒲菜、捕魚蝦充饑。饑荒嚴重時,水生的雜草、菱角苗、雞豆秧略微搭配點麥麩、豆渣之類的粗糧,就可以充當食物,如若下湖捉些魚蝦,或者在淺水灘上撈些蛤蜊、蝸牛之類,還能煮上一鍋生鮮菜粥。更何況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原生態的四鼻鯉魚、鱖魚、甲魚、黃鱔、烏魚、鯽魚、草蝦等,都是人們餐桌上的搶手貨;而蓮藕、蘆葦和蒲草也屬于經濟作物,無論是為人提供餐食,還是為牲畜提供食料、為工業提供編織造紙原料,都可以應時變成商品,換取些許零花錢,大可用于災民災年的應急自救。“靠湖吃湖”,讓湖區世代的原住民在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半農半漁生活中得以生息繁衍。
而今,時過境遷。北湖公園落成后,湖區早已不再為水災發愁,工地拆遷也讓沿湖居民搬上了樓房。尤其是養殖業的興盛和旅游業的大開發,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讓老一輩望而生畏、難以下咽的野菜粗糧,現在反而成了新一代青睞的健康食品。作為一個離開故鄉四十多年的游子,我倒趕不上這等時髦,回到老家最想吃的,依然是地鍋熬魚貼餅子,或是鮮辣的黃魚粉條湯,外加兩個荷葉米團,這就足以喚回童年味蕾的深刻記憶。
(作者:云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