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6-20 06:51:06
原標題:“和”自“商”來 “諧”由“公”生
來源:人民政協報
張玉剛 高秀萍
“現在我們振華社區5個自然村的村民不僅人住在了一起,心也連在了一起,再也沒有原來哪個村、哪個院(家族)的界限了。”山東省寧津縣杜集鎮張定村總支部書記于麗麗說。在美麗村居綜合治理過程中,社區“協商工作站”發揮了功不可沒的推動作用。
“協商工作站”協商解社區村民矛盾糾紛
杜集鎮振華社區是由薛莊、張定等5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民們搬進新社區后,對門的、樓上樓下的大多不是原來村的村民,有個磕磕碰碰的,村干部也不好跨村處理,時間久了,矛盾慢慢顯現。
怎么解決?居住在這個社區的寧津縣政協委員張振芳主動站了出來,她也是杜集鎮政協委員聯絡室副主任,在充分征求縣政協和鎮黨委意見后,帶頭成立了振華社區“協商工作站”,專門以協商的形式解決村民的矛盾糾紛與困難。
在“協商工作站”,張振芳除了每天晚上“坐班”一個多小時外,還雷打不動地每周六組織開展協商座談。每到周六,小小的工作站里熱鬧非凡,社區干部和群眾有事的商量事,沒事的也愿意去了解事。就這樣,村民們體會到了參與的成就感。
“協商工作站”既協商大事,也化解瑣事
農村治理體系之所以有著濃厚的家族文化氣息,是因為對于村民們最大的“紅白事”來說,一般要靠族系人們幫忙共同辦理,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唯有大事看近遠”。成立社區后,如何快速拉近原來不是同一個村的村民感情,張振芳和村干部們反復商量后一致認為,還是要從村民關心關注的“大事”入手。
“打破生分的原族系模式,改革‘紅白事’辦理,由社區成立統一的紅白理事會,倡導樓道內居民全部上陣。”這種方式一下子拉近了村民們的距離。
嘗到甜頭的社區干部們越來越習慣大事一起商量,凡事共同行動。2021年春節,社區開展了第一屆社區村民文藝會演,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連演5場。社區村民們聚在一起,又是唱又是跳,在村民的歡笑聲中,社區干部們看到了融合發展的成效,堅定了走協商治理之路的決心。
“協商工作站”商量的事項越來越廣,既有各家各戶的大事,也有鄰里瑣事。
社區7號樓的獨居老人張書義,向張振芳“訴苦”說:住在樓上的5歲男孩特別頑皮,影響他正常休息。張振芳意識到這并非個例,是個關乎鄰里關系的大問題,便發起了“老人孩子如何相處、一靜一動如何兼顧、鄰里噪音如何避免”等話題的“百姓說理”大討論,發動大家一起發表意見、參與協商。后來,還舉辦了“祖孫隔輩親”等老人孩子聯誼活動,組織社區老人為孩子們講老村故事,用這種方式化解了代溝。
“有人說張振芳的經驗具有特殊性,因為她就住在該社區,身在其中,自然情況明、人緣熟,但這都只是外因,而真正的內因則是專門協商機構在協調群眾關系、理順群眾情緒、凝聚群眾力量方面所特有的獨特優勢和重大作用,這為我們繼續推動農村集約化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探索了有益的綜合治理之路。”杜集鎮政協委員聯絡室主任蒙紅貞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