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09-17 14:22:09
原標題:“四民”模式促融合 鄉村善治譜新篇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四民”模式促融合 鄉村善治譜新篇
來源:農民日報
山東省平原縣是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先后承擔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山東省鄉村振興政策集成改革試點等多項農村改革試驗任務。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以基層黨建為堡壘,探索了辦好群眾事的民議、民管、民提、民辦“四民”鄉村治理模式,促進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構建了鄉村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堅持民事民議,以自治激發活力。針對村級事務公開流于形式,群眾看不懂、不信任的問題,該縣創新推行“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制度,將黨務、財務、事務和資金、資產、資源等36項村級管理事項打包,全部向群眾公開,同時村支書與村民面對面,接受現場質詢,進行當場答復,村民現場給予評議。報告會每季度召開一次,按照“一述、兩問、三定、四評”程序進行。“一述”是村黨支部書記述職,“兩問”是請群眾提問、向群眾問計,現場回答質詢,“三定”是對征求到的問題和訴求定責任人、定目標、定措施,“四評”是村黨支部書記自評,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分別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報告會質量的重要依據,成為一個明白會、議事會、問政會、懇談會。2021年以來,全縣共舉辦陽光報告會2500多場次,群眾提出質詢1.5萬條,村干部當場答復1.35萬條,事后答復1500條,“村里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堅持民事民管,以法治定分止爭。重視“人民調解”功能,探索推廣“三個一”法治矛盾糾紛調解模式:建好一間調解室,每個社區都建立人民調解室,讓群眾有話可說、有理可評、有訴可求;選好一名調解員,選派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教師、老退伍軍人“五老人員”擔任調解員,開展民情夜談、民情訪談、民情約談“民情三談”,如龍門街道軍倉新村調解員就是一位擁有50多年黨齡的離任村支書,每年處理矛盾糾紛近百件,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用好一套工作法,對于難調解矛盾,推廣“調解+聽證+司法確認”機制,化解了40多件信訪積案。
堅持民事民提,以共治群策群力。注重把話語權交給農民群眾,從去年開始,每季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共建幸福新平原”實踐活動,號召全縣廣大黨員干部走出機關、走近群眾,求訪心聲建議。做好提前謀劃,實行“三個一”培訓行動,即制作一部《群眾事,我們辦》情景劇,召開一次培訓會,印發一本培訓書,確保活動實效。進行入戶走訪,每名走訪人員隨身攜帶入戶記錄表和群眾反映問題匯總臺賬,請群眾當面提問題、當場說意見。落實解決問題,對群眾反映問題,分類分級建立綠、藍、黃、紅、白“五色”臺賬,解決群眾急難愁盼3800多件。其中,綠色臺賬由走訪人員現場解決,藍色臺賬由鎮村自主解決,黃色臺賬由指揮部轉交相關縣直部門,第一時間解決;黃色臺賬一時難以解決的轉為紅色,由縣直部門拿出解決方案后上報縣指揮部統一解決;當前政策不允許的納入白色臺賬,及時向群眾做好解釋工作。根據群眾意見建議,該縣實施了“人人參與、全民共享”城市精細化管理、秀水潤城、平原大外環改造等近百項惠民實事,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堅持民事民辦,以德治春風化雨。發揮德治作用,創新設立“平原好人”新風公益基金,廣泛發動仁人志士、鄉賢能人捐贈善款。既搭建起社會各界反哺家鄉、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公益平臺,又匯聚起民事民辦的強大合力。“點”上作示范,選取6個群眾基礎好、班子戰斗力強、在外能人多的村莊,試點先行,有序鋪開,目前項目覆蓋率已達75%,募集資金2100多萬元。“線”上強監督。基金在鄉鎮經管站集中存放,村級成立新風公益基金議事會,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縣紀委智慧監管平臺實時線上監督,確保每一分錢都公開透明。“面”上抓使用,募集資金用于幫扶急需救助的困難群眾、獎勵孝老愛親的道德先鋒和親善鄰里的文明榜樣,弘揚新風尚,傳播正能量。目前,全縣已救助困難家庭100戶,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戶不少、一人不落。同時,舉辦好孝賢、好學生等評選活動780多場次。廣大群眾見賢思齊、爭做“平原好人”,受益群眾達2.3萬人,發揮了“四兩撥千斤”作用。
(作者系中共平原縣委書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