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9-24 13:23:09
原標題:為鄉村振興激活“人才引擎”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為鄉村振興激活“人才引擎”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記者 包松婭
23日,農歷秋分,恰逢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沃野千里盡顯豐收的中國。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基礎靠教育。其中,職業教育具有服務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數據顯示,全國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全國1.23萬所職業院校開設的1300余個專業和12余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鄉村振興各個領域。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既是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也是重大發展機遇。
事實上,長期以來黨和國家不斷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在支持“三農”發展上持續強化涉農職業教育服務鄉村建設力度。然而面對覆蓋面更廣、要求更高的鄉村振興目標,職業教育應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創新“三農”人才培養模式?如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23日,全國政協“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坐在一起,深入互動交流,為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提高認識,跑出涉農職業教育“加速度”
“為做好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準備工作,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率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建中央調研組進行了線上線下調研,廣泛多層次地組織了多場座談。”座談會現場,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吳曉青從調研情況說開去。
調研顯示,由于涉農職業教育的政策導向與涉農職業教育本身的公益性、外部性不完全匹配,“招不來、留不住、下不去、用不上”現象仍然突出。吳曉青認為,當前要從服務基礎產業、保障民生、維護國家安全、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涉農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涉農職業教育政策導向調整為從公益性和外部性出發,以政府買單為主,社會資源有效引入為輔,并建立完善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
江蘇省政協主席張義珍結合本地工作實際提出,涉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加大政策統籌力度,強化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
“建議將職業教育培養鄉村實用人才作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指標體系。加大涉農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嚴格落實教育費附加30%用于職業教育、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政策、中職生均公用經費政策等。”張義珍提出,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統籌,支持發展技工教育,制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成果融通互認等,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機制。
在調研中,委員們發現,當前的職業教育發展多是供給驅動,有時難免動力不足。
全國政協常委,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提出,促進職業教育精準賦能鄉村振興,需要加速從供給驅動向需求驅動的轉變。“建議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遴選具備條件的農業大省,部省共建一批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發展試驗區,針對不同地區打造差異化的實踐路徑。”
孫東生建議,加大對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縣域職業學校的支持力度,支持省級層面向下延伸教育教學資源,在特色村屯建設職業教育實踐田、實踐站、實踐點,有針對性打造一批“接地氣”的培養培訓項目。
優化模式,供給跟著鄉村振興需求“跑”
金秋9月,又是一年入學季。懷揣各自夢想的年輕人走進校園,通過所學專業鋪陳著未來之路。
“陜西省2019年農林牧漁類本專科在校生僅為7700余人,占比3%,畢業生1900余人,對口就業率39%,涉農教育受重視程度與農業基礎性地位不匹配。”全國政協常委,陜西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冬玉提及的狀況頗具普遍性。
與之相對應,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7294所,開設農林牧漁類專業36個,而開設農產品質量檢測與管理、棉花加工與檢驗、航海捕撈等14個專業的學校還不到10所。
涉農學科與學農人數“雙萎縮”,涉農學科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毋庸置疑,好就業就有吸引力,精準對接鄉村振興需要就有吸引力。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李冬玉建議,要支持涉農中職學校布局新產業新業態急需涉農專業,聯合企業面向農村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和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圍繞勞動力市場緊缺工種,聯合開設訂單班、定向班、冠名班等,實現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跨區域協作。
“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借鑒‘公費師范生’‘公費醫學生’政策,設立‘公費農科生’專項招生計劃,由涉農高職院校負責實施,免學費、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定向服務農村基層。”中華職業教育社黨組書記、總干事方乃純為“如何留人”提出了定向培養的建議。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韓魯佳看來,智慧農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全鏈條生產要素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新形態,是未來農業競爭的制高點。
“既懂農業又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會種地而且‘慧’種地的智慧農業實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更長學制。”韓魯佳建議,以智慧農業專業群建設為發力點,優先支持高水平涉農職業院校開展本科層次現代種業、智慧園藝、智慧養殖、智能農業裝備等專業建設,同時面向國家糧食和農業主產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統一規劃招生、培養和使用,實施單考單招、定制培養、政府買單、定向就業,加快培養“用得上、留得住、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
會議現場,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向大家分享了另外一組數據:2020年全國農民工留鄉或二次返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1%,服務返鄉人員培訓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
“要著力構建返鄉人員培訓體系,把返鄉人員需要的職業培訓送到家門口,使返鄉人員掌握鄉村急需的實用技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同時靈活設置專業,建設鄉村振興相關的骨干專業群,鼓勵涉農職業院校擴大職教高考本科招生比例,培養高素質農民。”蘇華認為。
如果說,返鄉人員是職業教育的重點人群之一,全國政協常委,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郭躍進在調研中還發現了另外一個重點。
“我們發現,一個行政村中只要有3至5名懂農的骨干帶頭干,產業就可以興旺,集體經濟就有希望。”郭躍進提到的“骨干”指的是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和鄉村致富帶頭人等,他們在政治上可靠,有帶領村民致富的愿望,要依托職業院校開展常態化鄉村振興骨干專業培訓行動,全面提升其專業素質和能力,盡快成為鄉村振興帶頭人。
創新機制,加快涉農職業院校“固長”“補短”
事實上,近年來職業教育的地位不斷提升。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國“一體兩翼”的現代教育體系,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此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
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市副市長王桂英帶了來自山東的職業教育實踐。2020年開始,教育部和山東省達成省部共建國家職教高地的共識,山東遴選60多所縣域優質中職舉辦五年制高職,如今山東縣域辦高職成效明顯,減少了中職升高職帶來畢業生外流問題,培養了一批在家門口的致富能手。
“從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布局看,更多傾向于地級以上城市。但調研中發現,一些有條件的大縣、強縣和特色縣都有開辦高職教育的愿望。”王桂英建議,對一些經濟、人口和農業大省,分級分類試點,可以將高職設置權完全放到省級政府,根據實際支持一些有需求、有條件的縣域將優質中職辦成高職,建設集中職教育、五年制高職教育、社區教育、技術推廣、技能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為一體的高職院校,更有利于學生留在本地就業創業。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新余學院院長張玉清來自教育一線,在他看來,要強化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師資力量建設,針對鄉村振興有關專業和崗位配齊配足不同層次專兼結合的職教專任教師,建立推廣教授制度,“擴大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師資招聘自主權,對涉農專業教師的職稱評定、編制管理、經費保障上給予適當傾斜。”張玉清提出。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產教融合是其辦學的本質特征,強化產科教深度融合,系統深化教學改革,是提升涉農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切入點。
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王絢對此深以為然,她提出,要加強各級教育、人社等部門培養培訓與鄉村振興產業規劃的銜接,加強行業、產業、就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落實校企合作相關政策,支持西部涉農職業教育提升,對口幫扶省份產業、院校、培訓機構一齊發力,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貢獻力量。”
豐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畫卷,隨著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能力的提高,這希望的田野一定會迎來越來越多的建設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