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3-02-28 10:59:02
原標題:讓愛照亮更多回家路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讓愛照亮更多回家路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記者 郭 帥
2月15日,“抖音尋人”七周年溝通會在京舉辦。7年時間,幫助2萬余個家庭重新團聚,這是科技與社會善意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茫茫人海中,許許多多為了幫助陌生人的團圓而奔走的“尋人志愿者”,讓尋親路上的人們不再孤單。溝通會上,多位志愿者講述了他們暖心的尋人故事……
電影《失孤》原型人物郭剛堂:
“找到兒子,不是我尋親的終點”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家住山東聊城的尋親志愿者郭剛堂一天都沒有休息,他帶著天涯尋親志愿者協會志愿者一起,一直在忙著為烈士尋親。對于確認身份的烈士,郭剛堂和志愿者們一家家地上門拜年,“新年了,替烈士們看看他們的爹娘。”
郭剛堂是一位24年如一日堅持尋找丟失孩子的父親,曾經騎著摩托車跑遍了大江南北,騎行超過50萬公里,騎壞了超過10輛摩托,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了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只有一直在路上,我才覺得自己是一個父親。”郭剛堂說。
2021年的那個夏天,在公安機關“團員行動”的幫助下,他終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郭剛堂說:“跑了24年,幾乎跑遍了全國每個角落,確實累了。剛找到兒子的時候,也想過回歸生活,不再奔波了。”
找到兒子的第一個中秋節,郭剛堂24年來第一次吃上了團圓飯,但他心里仍然有掛念。24年的尋親經歷,讓郭剛堂結識了許多有同樣經歷的父母,他知道,自己的孩子找到了,還有很多的孩子沒找到,他不忍心停下,“我想我的經歷可能也是他們的一種希望吧。”
“說再多不如去行動來得實在。”郭剛堂想讓尋親的家長們明白,尋親門檻不再像過去那么難了,白天忙生計,晚上打開手機就能尋人。
郭剛堂從走失孩子的父母中,挑選有代表性的,拍攝剪輯,發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比如1998年走丟的小清帥。他沒滿百天,就在媽媽出門的片刻被人從家里抱走了。”這是特殊的一類,和郭剛堂自己的孩子相似。
也有因為歷史原因流離的。20世紀60年代,哈爾濱女孩小麗在火車站附近和哥哥不慎走散。小麗后來流落山東聊城,被一個老人撫養長大。殘存的記憶里,隱約只有哈爾濱東站這個粗略的地名。郭剛堂發出這條視頻后,一個東北的大姐留言,說父親就在老火車站工作,可以提供線索。郭剛堂立即為二人建立起聯系。遙遠的記憶,逐漸有了回響。
“雖然兩個案例都還沒有找到親人,但他們有了更多的希望。”郭剛堂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用盡全力,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但我找到孩子的經歷,讓我看到了平臺和科技的力量。要是發動100個人都用1%的勁兒,也就成了100分的力,尋親也會事半功倍。”
近兩年,郭剛堂終于沾枕頭就能睡著了,這樣的好日子他原來不曾想過。從尋親者到尋人志愿者,郭剛堂的生活有了很大變化,但不變的是,他要繼續在路上,“為更多尋親者撐傘,給他們帶去希望。”
“中國好人”甘彪:
“尋親的接力棒會一直傳下去”
四川省鄰水縣石永鎮,有一家開在仿古街的燒烤店,很多客人來這里不為吃燒烤,只為奔赴希望而來。燒烤店主人名叫甘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尋親志愿者。2018年至今,甘彪幫助28個家庭團聚。
回望做尋親志愿者的這些年,在甘彪眼中,每位尋親者背后,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不同的是,一些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而一些人還繼續走在漫漫尋親路上。
甘彪說,自己做公益的初心源于2015年。當時,退伍不久的他經營著一家燒烤店。一位出現在燒烤店附近的老人引起他的注意。“老人患有聽力障礙,很難溝通,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平時老人就睡在窩棚里,靠著種撂荒土地為生。”從此,甘彪常常接濟老人。
“派出所一直在幫老人尋親,但始終沒有成功。居委會也找到老人反復做工作,希望將他送往敬老院或收容所,但老人一直搖頭。”看著老人嵌滿風霜的臉龐,甘彪下定決心幫助老人尋找家人。
在幫助老人的過程中,甘彪認識了攝像師老陳。老陳今年60歲,因為兒子失蹤,他對老人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開始和甘彪一起幫助老人。
“值得高興的是,后來,在甘彪的幫助下,我也成功找到失散多年的兒子。”老陳說。
2018年,在老陳的幫助下,甘彪發出第一條尋親視頻,“雖然沒有回音,但也有心理準備,一條不行就發100條,一天不行就發一年。”
2019年,就在甘彪為老人發布了426條尋親視頻后,老人的一位遠房侄女看到了視頻。原來老人名叫彭仁德,年幼時因生病患上精神疾病,于2008年8月在重慶市梁平區走失,老人的親人馬上趕到鄰水,將老人接回了家。“那天,我第一次看見老人笑得像個孩子。”甘彪說。
2021年的一天,甘彪收到了來自河南的李景偉的私信。與親生父母分離30余年的他,希望甘彪幫助自己找到親生父母。憑著4歲時的記憶,李景偉畫出了家鄉的模樣,低矮的瓦房和屋后連綿的群山栩栩如生。
在甘彪的不斷鼓勵下,李景偉面對鏡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大數據的支持下,甘彪發布的李景偉尋親視頻被精準投放到云貴川地區。“我們用14天時間拍了8條視頻,沒想到很快就等來了線索。”李景偉的母親通過視頻看到了兒子,欣喜萬分。
尋親路上,李景偉第一次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人像他一樣苦苦尋覓家的方向,卻不得其所。于是,尋親成功后,李景偉選擇加入甘彪的尋親隊伍。
就這樣,一個幫一個,一個傳一個,甘彪身邊慢慢有了一個小團隊。借力于社會各界資源的高效鏈接,甘彪團隊幫助到的家庭越來越多,尋親也越來越快速。現在,鄰水縣城的 甘彪尋人志愿者團隊已有10位成員,“尋親的接力棒會一直傳下去。”
隨著更多人加入,甘彪和志愿者們不斷總結經驗,他們希望制作的視頻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助力更多家庭的團圓。如今,燒烤店成了志愿者團隊的聚點,他們會聚在一起研究尋親者的求助信息,只為見證更多的團圓時刻。
“全國最美志愿者”張世偉:
守護更多人的“團圓夢”
“讓愛回家”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張世偉記得,在廣東東莞清溪鎮第一次見到阿恒是在2019年。“看著他迷茫地在路上溜達,我就上前和他搭話,但他一直不怎么理會。”此后,張世偉常會去看阿恒,但阿恒從未開口。直到今年春節前,阿恒終于說出了第一句話:“想家了。”
原來,9年前,阿恒在東莞打工期間遭遇車禍,導致喪失部分記憶,與家人失去了聯系。“他只記得自己是江西萍鄉市的,但是具體位置記不清了,我們的志愿者就從區縣到村鎮,拿著地圖挨個讓他認,通過聯系當地志愿者,經過反復核對最終幫他找到了家人。”張世偉說,他的家人來了以后才知道,他哥哥曾經多次到東莞找他都沒有結果,“好在時隔9年他們終于團聚了,今年終于可以開開心心地過個春節了。”張世偉說。
7年間,張世偉見證過無數次這樣的團聚時刻,但他還是會流淚,“每次看見他們團圓的樣子,都會更加堅定我幫人尋親的信心。”
“我幫人尋親,其實緣于一件小事。”多年前,張世偉從安徽臨泉縣到東莞打工。一天,他在街頭碰到一位老奶奶,“看她很迷茫地在街上瞎轉,詢問之后才知道,她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已經迷路幾天了,想不起家在哪里。”張世偉立即報了警,“不久后,老奶奶的家人就來接她,抱著她哇哇大哭,那個畫面我至今都記得,對我觸動很大。”
“雖然我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打工仔,做著普普通通的工廠流水線工作,但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只要用心觀察,就可以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此后,張世偉開始有意識地為更多人尋親。
通過組建QQ群,越來越多走失者的家人找到張世偉,也有很多愛心人士加入尋人的隊伍。于是,2016年,張世偉順勢創建“讓愛回家”尋親網。
這些年,“讓愛回家”已經有256支服務隊,110家工作室。張世偉和他的團隊已經成功幫助數千個失散家庭團聚,然而張世偉知道,這條尋親路并不好走。
“很多走失者像阿恒一樣,很抵觸和志愿者說話。有些走失者身患殘疾或者精神類疾病,無法溝通,這些都為我們的尋人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對于不信任的走失者,張世偉和志愿者們就經常去看望,并不上前打擾。對于難以溝通的走失者,張世偉就不停地溝通,爭取發現更多細節和線索。
“選擇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張世偉堅定地說,“希望未來我們能夠利用互聯網鏈接更多善意,幫助迷路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守護他們的‘團圓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