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3-03-04 15:24:03
原標題:以新金融實踐回應鄉村振興之問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以新金融實踐回應鄉村振興之問
來源:農民日報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實現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作為國有大行,中國建設銀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廣袤農村,著力健全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強化三農金融供給,用“科技、普惠、共享”的理念,重修涉農金融“水利工程”,以新金融實踐回應鄉村振興之問。
聚焦重點 打好金融支農“組合拳”
站在新的起點,建設銀行將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強化責任擔當的重要體現,深入踐行新金融理念,持續加大涉農金融投入,助力保障三農重點工作的發展提升。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2022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躍上新臺階,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貢獻了重要力量。喜人答卷背后,離不開金融的重要支撐。針對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痛點難點問題,建設銀行黑龍江分行深入挖掘涉農數據背后的信用價值,打通數據向信用轉化的鏈條。于2018年正式上線的“智慧鄉村”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將原本分散的農業數據整合起來,用數據評價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信用,創新涉農信貸產品,解決糧食生產的資金難題。這些貸款產品“秒申秒貸”,隨借隨還,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成為廣大農民手中的“新農具”。僅2023年春耕備耕期間,建設銀行向黑龍江省12萬農戶和163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放貸款超過225億元,累計投放超810億元。
保障糧食安全,耕地和種子是關鍵。圍繞服務種業振興,建設銀行加大對國家種業振興企業、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國家級制種大縣等的支持力度。為新組建的廣東省種業集團開立基本結算賬戶,并發行10億元鄉村振興債,支持“粵強種芯”工程開展;主動對接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為企業發放“農擔貸”300萬元,支持其采購優質種子10萬斤。為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多種融資需求,建設銀行進一步豐富鄉村振興貸款產品體系,在業內率先推出“高標準農田貸款”,貸款余額突破30億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做好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建設銀行堅決落實中央有關要求,在5年過渡期內,保持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資源投入力度不變、幫扶政策力度不減,制定“1+6”綜合化金融幫扶方案,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社會保障、東西部協作、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六大重點領域,創新金融模式,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支持力度。2022年,建設銀行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保持快速增長。
奮進“十四五”,同心繪藍圖。建設銀行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打好支農服務“組合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新動能。2022年末,建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過3萬億元,近3年增長1.2萬億元,增速在大型銀行中位于前列。2022年,在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建設銀行被評為最高等級“優秀檔”。
創新發展 提升金融支農力度溫度
“做夢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取到養老金。”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裕農通”服務點,楊五玉老人順利辦理了領取養老金的業務。過去,從村里到鎮里來回至少兩三個小時,而如今,僅靠一臺銀行終端設備,村民就能足不出戶享受一站式基礎金融服務。
“與農村更近,與農民更親。”近年來,建設銀行統籌推進線上線下金融服務建設,在全國范圍內與當地村委會、鄉村超市、衛生診所、退役軍人服務站等第三方主體合作,建設“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服務點不僅為村民提供助農取款、轉賬匯款等基礎金融服務,還承擔有社保、醫保、惠民惠農補貼、民生繳費等功能,極大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從云貴高原到江浙水鄉,從西南邊陲到東北雪嶂,44萬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遍布了全國鄉鎮及大部分行政村,織構起一張便民惠農服務的網絡。截至2022年末,以“裕農通”平臺為橋梁和紐帶,累計服務農戶5200萬戶,累計辦理各類交易4億多筆,真正做到了裕農、惠農、助農,得到了廣大村民認可。
線下聚點成鏈,線上搭臺建圈。依托手機App、智慧大屏等渠道,建設銀行集合全流程線上貸款等金融服務,政務、繳費等非金融服務和“鄉情圈”社交功能,搭建起以“金融服務+智慧村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為主要內容的“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滿足鄉村地區多元化民生服務需求。截至2022年末,“裕農通”App已在全國上線應用,并在27個省分行上線特色功能,注冊用戶512萬戶,累計為農戶提供近200億元的信貸支持。
“借錢不難,用錢不貴”,是農民朋友對“普惠”二字質樸的理解,也是建行發展鄉村普惠金融的初衷。近年來,建設銀行依托自身發達的金融科技,創新推出“裕農貸”和“裕農快貸”等“裕農”系列農戶貸款產品,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
遷西板栗聞名全國,河北省唐山遷西縣楊家峪村更是“中國板栗第一村”。為解決當地栗農資金周轉問題,建設銀行唐山分行針對遷西縣板栗、栗蘑特色產業不同市場主體推出“栗鄉云貸”信貸產品,農戶在“裕農通”平臺即可在線申請,當地農民表示:“沒有‘栗鄉云貸’,哪有板栗大豐收?”
“栗鄉云貸”僅是建設銀行服務支農支小、發展普惠金融的一個縮影。在內蒙古,建設銀行推出“奶牛抵押貸款”“裕農生豬貸”,有效解決了中小型養殖場貸款額度不足的難點;為配套農村土地改革,北京分行推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項目融資貸款”,幫集體土地打開了金融大門;黑龍江分行創新推出金融支持農業生產托管的“蘭西模式”,成為推動農業社會化大生產的全國樣本……在總行產品框架下,各分行因地制宜,及時推出地方特色貸款產品,滿足了不同地域、不同農村客群的差異化需求,有效拓展了農民增收空間。
同時,建設銀行通過應用數字化手段,上線“裕農快貸”產品,利用土地確權、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業訂單等多維數據,對農戶進行信用畫像,有效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地處偏遠地區的農民只需點點手機,提供耕種農作物的品種、面積,以及近幾年的收成數據,就可以獲得貸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產品上線僅兩個月,便覆蓋自治區50%以上的行政村,惠及農戶9540戶,授信金額13億元。2022年末,“裕農快貸”產品余額457億元,較年初新增245億元,增速116%。
目前,“裕農”系列貸款產品余額已突破千億元,年增速接近300%。
科技加持 加快打造多元化涉農生態場景
近幾年,建設銀行不斷探索商業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和實現路徑,注重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運用數字化打法,創新推出“智慧農業產業鏈生態場景”金融服務模式,將建行服務鄉村振興的觸角從簡單的農業生產端逐漸延伸至全場景、全客群、全鏈條,覆蓋了農業產業主要形態,有效對接了金融需求。
山東壽光是山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排頭兵”,更是聞名全國的“蔬菜之鄉”。但長久以來,由于蔬菜交易各環節未有效串聯,生產、銷售、管理各自分散,對市場缺乏分析掌控,產業鏈的整體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2020年9月,建設銀行上線山東壽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務平臺,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在線上把蔬菜交易接入“云端”;通過一張卡、一座地磅秤,便能及時獲取查詢交易信息;只需掃一掃,即可“從菜園到餐桌”實現可視化追溯。
這是建行系統內首個智慧農業產業鏈生態場景項目,平臺的打造讓壽光蔬菜產業實現全景“一張圖”,幫菜農管大棚、幫市場管交易、幫政府管市場,從收、儲、銷、技、售等方面,為用戶提供系統化、場景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在內蒙古,建設銀行圍繞數字土地、數字牛兩條主線,盤活全區土地確權、農牧業補貼、農牧業龍頭企業等涉牧數據,打造內蒙古數字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為奶業全產業鏈量身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在育種環節,推出中小微企業專利權抵押貸款;在種植環節,配合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出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在養殖環節,推出奶牛活體抵押貸款、牛舍大棚抵押貸款等產品,解決抵押資產不足的瓶頸問題;在銷售環節,加大小微快貸、鄉村農擔貸、經營快貸、抵押快貸等融資支持。截至2022年末,累計為奶業振興投放貸款超100億元。
“從基地到餐桌”的蔬菜產業鏈、“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奶業產業鏈……建設銀行從地方性、區域性、特色性出發,通過“建一個場景”來“服務一群客戶”,因地制宜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提升農業產業鏈韌性。目前,已形成內蒙古奶業、吉林肉牛、山東壽光蔬菜、江西贛州臍橙、湖北潛江小龍蝦等特色模式。
扶智賦能 開辟金融助農新途徑
黨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近年來,建設銀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從金融的視角出發,整合多方資源,協同構建鄉村治理服務模式,助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建設銀行將特有的“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打造為銀政共建的鄉村治理平臺,為鄉村治理水平提升賦能。例如,遼寧政府“陽光三務”平臺通過“裕農通”平臺推進村務、黨務、財務(三務)向百姓公開,成為監督“微腐敗”的新形式。“遼寧陽光三務”實現了全省1.6萬個村社全覆蓋,注冊群眾850萬人,平臺上線以來,鄉村干部初次舉報量同比下降32%。
多年的摸索,建設銀行探索出一條將基層黨建資源、鄉村治理資源與國有銀行金融資源有效結合的鄉村治理新路徑。在內蒙古,建設銀行與各級黨委、政府聯合,選聘返鄉大學生或村干部作為“金融副村長”,向農民傳達黨的富民政策、傳遞黨關愛鄉親的聲音,傳播農民需要的金融知識,切實提高農民的金融意識及獲取金融資源的能力。目前,自治區12個盟市均已落地“金融副村長”模式,共選聘2008名“金融副村長”。
長期以來,農民不缺信用,缺的是信用發現機制和工具。建設銀行還立足鄉村熟人社會,結合多元涉農數據,助力構建鄉村信用體系。在湖南省衡陽縣梅花村,當地建設銀行上線試點了鄉村信用積分系統,創新推出“厚德同心積分銀行”,以“道德積分”體現健康文明的價值導向。同時建設配套村民授信體系,授信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讓鄉風文明道德積分變成重要的“信用指標”。文明“軟指標”成了貸款“硬條件”,在遼寧、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依托“裕農通”平臺試點“道德銀行”,為加強鄉村治理、優化鄉村環境注入了新動能。
未來,建設銀行將始終秉持裕農為民的拳拳初心,持續踐行新金融行動,進一步發揮好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體系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建行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